-
日期: 2017-08-26作者: 张耀南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此次会议我和钱爽提交的论文,叫做《碧岩录》茶哲学初探,我们是当成学问来做的。我将它放在我现在主持的三个课题中的一个部分,怎么能放的进去呢?我发现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8-10作者: 李萍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编者按:2017年8月8日下午,为了顺利举办第四届茶文化高峰讨论,普洱市委与中华文化院联合在京举办了“第四届茶文化高峰论坛预备会”,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作为……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8-01作者: 赵子涵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僧人饮茶的风气由来已久,尤其自南北朝起,茶叶逐渐普及,古时寺庙又多居深山,山中多茶树,且茶之清洁、素朴合于佛教戒规,不少僧人都喜饮茶。 “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8-01作者: 赵子涵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唐代著名僧人,《唐湖州杼山皎然传》记载:“皎然精通禅、诗及茶道,以陆羽为莫逆之交。” 著有《茶诀》一书 ,但未能流传,所传者多为诗文,与茶有关者最著名的当属……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20作者: 赵子涵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茶可以济人的“道”,在《茶经》中表现为茶人的精神取向与价值标准,可以作如下概括:一、精;二、俭;三、和;四、怡。精陆羽从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章构建了茶事……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20作者: 赵子涵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茶经》一书,陆羽在自传中总结其著述时以《茶经》定名,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则以《茶论》称之,《茶经》之“经”在后世人的评价中是存在争议的。“经”字本义:织物的纵线……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20作者: 赵子涵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茶道区别于茶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饮茶之人的不同。早在唐代,陆羽、皎然就曾对这一问题做过阐述,但二人论述的角度有所不同。陆羽指出“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一观……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06作者: 罗际鸿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各位先进大家好!我是第一次到云贵地区来,茶道哲学论坛也是首届。我个人因为远从台湾来,所以允许我做一些简单的背景介绍。为什么会来这边谈这个话题?一方面,我家族几代人是茶业世……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06作者: 人大茶道哲学所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王良范.贵州大学我觉得茶道哲学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一些冒险。我不知道茶道哲学能不能成立?如果不能成立的话,这就是一个假命题。如果能够成立的话,需要我们在座的人对这个概念作……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06作者: 人大茶道哲学所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王良范 贵州大学首先我代表贵州人、贵州学术界欢迎大家这个时间来到贵州。因为谷雨季节和前段时间清明,这两个时节都是茶叶采摘的最好的时节。作为茶道本身或者茶道哲学来……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06作者: 邹广文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各位来宾,受到邀请,我来到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可以说诚惶诚恐。茶我经常喝,但是上升到茶道,后面又加一个哲学,确实是诚惶诚恐。讲讲自己专业相关话题还有话说,但是这个真没有话说……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06作者: 吴远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非常高兴有机会受邀来参加论坛。在座的大部分都是老师,而我是一个从业者,我想多花几分钟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实践和对茶道哲学的认知。大益集团1938年成立已经70多年,是中国国内最……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06作者: 徐圻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欢迎各位来到孔学堂参加首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孔学堂这个地方就是折腾这些事儿的,刚才吴总给我讲我们未来合作的活动有很多,我们跟姚院长是老朋友了,他是孔学堂学术委员会……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7-06作者: 姚新中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茶友,首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现在开始。刚才我和孔学堂的徐书记谈了这个事,茶、哲学、孔学在表面上看并没有关系的这样三个成分,我们今天把它们聚在……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罗际鸿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罗际鸿.台湾资深茶人 我在2015年写了篇文章,叫《与儒有缘》。虽然我对儒家思想只是略懂皮毛,但我的多位好友都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其中就有两位对近二、三十年来大陆儒学思想……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王润稼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闲”作为人类生命活动中与“忙”相对应的范畴,是主体应然的存在状态。“忙”是外向的,“闲”才是内向、为己的,因此,“闲”是主体生活态度的自觉。 然而,以往对于“闲”的理解……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原理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特定区域和民族的人们会根据他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凝聚成认知和习惯,并形成特殊的思维方式。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东西文化的区别就在于中西思维模式不同……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原理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原理.茶道哲学所 中国悠久的茶叶文明历史,为茶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饮茶在中国成为一种文化,始于唐代。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奠定了中国茶学的基础,此后的一千……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王润稼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王润稼·北方工大在前现代社会,虽然社会生活条件与现代社会相比差距迥然,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井百姓,功利性的物质欲求并不表现的特别强烈,反而相对热衷于享受“闲”的生存状……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陶德臣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曾经独步世界的中国茶业,历经鸦片战争后短期的迅猛发展后,竟然在印度、锡兰、日本等洋茶的强力竞争下迅速走向衰败,到19世纪80年代后期“已成江河日下之势”。严峻的形势致使社……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陶德臣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茶叶外销衰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从区域经济衰败、金融税收萎缩、社会生活变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1)区域经济衰败。“夫茶叶一宗,上供税课,下……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原理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饮用茶的国家。茶发源于神农氏,兴起于唐朝,繁盛于宋代,发展传播于明清,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与其所根植的中国文化所衍生出来的茶文化,渗透于……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陶德臣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近代中国茶业的发展变化突出表现为茶叶对外贸易的大起大落。这一重要经济现象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浓厚兴趣,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近代……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李萍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市,100872) 摘要:中国茶道是在中国文化传统达到成熟阶段时产生的,因此,它包含了儒释道等多种属性元素。中国茶道的基本理念——闲、隐、乐——正是对中国……
[阅读全文]
-
日期: 2017-06-25作者: 王润稼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北方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44)[摘要] “闲”是主体生活态度的自觉,也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应然状态。在茶道中蕴含着深厚的“闲”哲学,“闲”的心境状态也通过茶这一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