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范增平:茶儒一体的价值观——哲学家茶座第十七讲录音文字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范增平老师与听众互动

          ——哲学家茶座第十七讲录音文字

 

主持人:大家能看出来范老师多高寿吗?七十有四,看不出来哈。两个多小时,近两个半小时,他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我把时间都留给大家,有针对范老师刚才所讲的内容,以及对范老师的研究有兴趣的领域,都可以提问。我们开始跟范老师互动一下。

听众一:我的第一个问题,您谈我们中国的儒释道和茶道相关联,那么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的融合,咖啡是不是也和西方的宗教思想有关联?第二个问题,我也在思考,像佛家的思想,就是自己的这种五蕴,以及自己的心念都是不要轻易的去动心起念,但我们在品茶的时候,必然会有这种滋味的一种套,另外,茶其实也是更思维它的这种感官,那么和这种不二的观念有没有冲突?谢谢老师!

范增平老师:第一个问题,咖啡跟西方的当然有关,饮食习惯影响人的性格,影响人的价值观,饮食是其中之一,所以喝咖啡、喝酒这些会影响他的价值观,他的性格,这是一样的。所以一开始我讲南方人为什么有钱,因为喝茶?因为喝茶的人就节俭,然后一直想要赚钱,北方人喝酒,喝酒的文化就是很大方,天天就是大碗喝,他钱一直出去,这个就是影响。以此类推,西方人喝咖啡就是个人主义嘛,咖啡也能成道,因为它是个人比较强的,不像我们要立命,西方人很少立命的,比较少,也不能说没有,他只能安身,这一生过得很好就好。喝咖啡很香很暖,喝完完就完了,喝茶可以一直冲泡,可以延续,这个可以这样来理解。

第二个问题,每一种茶都有特性,茶有随时随地味,随缘随喜法,每一种茶我刚才讲了,绿茶表现的是智者的文化,红茶表现的是仁者的文化,勇者的文化是乌龙茶,那你说普洱茶怎么办?普洱茶是整个中国饮文化的一部分,它可能智者、勇者、仁者都有,红茶就是乌龙茶绿茶都在里面,目前世界只有三大茶文化,绿茶文化、红茶文化,跟乌龙茶文化,普洱茶还没有形成一个世界的文化主旋律,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可能将来会有第四种或者怎么样?或者是都集中在里面,目前还没有,喝普洱茶毕竟还是小范围,或者是某一个地区,还没有成为世界性。世界是以红茶最普遍,所以讲究和平,讲究仁,很普遍。讲究勇者乌龙茶也比较少一点,绿茶还比乌龙茶多,所以这个不二,第一,每个人也是不一样,没有办法完全是,这只是一个追求,一体只是一个追求,只是一个目标,还没有达成,如果达成我们就是世界和平了,我们就已经到乌托邦的世界了,可能在两千年以后吧,公元5050年可能达到,所以只是一个追求,这一境界的追求,我强调的向茶靠近而已。第二,茶基本上就是饮食生活,人最重要两件事,吃饭,喝茶,除了吃饭喝茶,你还追究什么呢?笨的人才追求别的,好好的吃一碗饭,舒舒服服喝一杯茶,你能够这样还要追求什么?你地位再高却没有办法好好吃一碗饭,没有办法舒舒服服喝一杯茶。茶是代表饮料、饮品,你喝咖啡,你喝别的也一样,只是一个词。我里面也有讲,在中国人民里面讲的茶永远不是只有Camellia sinensis那个枝叶,茶叶冲泡出来的汤而已。它是一个综合的无形的代表性饮品而已,所谓的喝茶,喝白开水、喝咖啡也是喝茶,对中国人来讲。一百年前还没有咖啡,两百年前还没有咖啡的时候,或者是你送他咖啡,也当成茶一样,就是饮食生活,饮文化跟食文化两件事,人生最大的这两件事。所以你要这样理解,扩大你的思维方式,你的思维方法,你的境界要扩大,不要执着于那个那个那个。

听众二:范老师好!我只是想问一个很简单,但是我自己搞不懂的小问题。我们中国茶——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浙江的狮峰龙井、西湖龙井,云南的普洱茶,福建的正山小种,台湾高山茶,我们有那么多茶叶,英国立顿,英国没有茶树,但是英国的立顿销售额超过中国茶,我觉得中国茶发展了五千年,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怎么样看待今后茶产业的发展?谢谢范老师!

范增平老师:对,我前面讲了,中国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民族,讲优秀是他的心灵方面,他是牺牲与乐。中国发明的茶,发现的茶,应用的茶,给别人享受,西方人享受,中国种茶多么辛苦,230万吨都给别人做饮料,别人赚钱,我们提供原料。立顿,听说立顿一年的营业额一百多亿美金,中国的茶叶如果出国的话,大概一年也一百多亿。所以有人说中国七八万个茶叶公司,等于一个立顿公司而已。当然这是一个玩笑,而事实上这也表现中国人的牺牲与乐,只要别人好,我牺牲一点没关系,我的茶卖不掉,你卖得好就好,我们这是隐忍。

但是你刚刚讲的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怎么样把茶产业发展好?我认为一句话,我们要听领导的话,落实科学发展观,好好用科学的方法,好好思考这问题,做产业做什么东西?它属于科学的部分,你不能够用这个心灵什么之类的部分。做生意是怎么样呢?你们做生意我都知道,快狠准,做生意一定要赚钱。所以你要用企业的方式,企业管理,目标管理,要多看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或者是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方式来把企业做好。你一定要与时俱进、管理科学,怎么样标准化,怎么样合乎QS。简单的一句话,良心,茶叶这一行业最需要良心,你有良心的从事这个行业,也有讲到,好茶会说话,最好的茶,正山小种是英国红茶的起源,是我们武夷山红茶的起源地,结果让外国人大赚钱,他们是用方法,他只要发明一个公式,ISO中国人也去买,许多我们的公司还自虞是ISO认证9000多少,其实那个就是西方人聪明,他就弄一套公式给你去玩。慢慢我们有智慧了,慢慢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也要弄一套公式,我们卖茶叶以后,这一罐你可以冲泡一万杯,那个茶叶就是用萃取,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萃取,怎么样来冲泡应用,方法不要就是在那边小屋泡,在那边弄,不行的。

普洱茶,大益普洱茶要用科学化,不要弄一个饼,还有普洱刀,搞了半天,手都戳到了,是不是?又要煮,又要弄,将来是行不通的,这是玩玩可以,将来要快速、方便,马上喝得到,不要卖原料,卖产品,星巴克只是卖咖啡豆的话早就倒闭了,马上喝,将来开茶店一定是我一杯茶弄到喝喝,马上就可以喝。卖茶不要卖那个茶叶原料,买咖啡喝喝,不要卖咖啡豆,咖啡回去在那边煮,是用蒸的,还是用什么,还要慢慢滴,还要慢慢磨,没有人搞了,是吧?那几个专业的可以,要马上喝。现在你看为什么台湾很赚钱叫做珍珠奶茶、泡沫红茶,一杯就喝嘛。开茶庄茶店要卖珍珠奶茶、泡沫红茶赚钱快,一个小小的小摊就可以了。不要搞得那个装修花了一百万,那个肯定不赚钱,赔钱的,那你是做公益,让老百姓进来享受一下可以。所以你要看,你要做公益事业,社会企业,还是做真正的产业,一定要机械化,不要强调手工,一天只是采二两,一斤七万个头,将来是没有头的那个,谁要买这个?成本太高了嘛。全部要机械化、标准化,我要喝这种茶,黄牌的十年前如此,现在还是如此才行,那才是农业企业化,农业工业化,你不要强的手工,强调手工恢复十八世纪,不要产业革命了,现在已经第三次,马上第四次产业革命了,你还是产业革命以前的方式,强调手揉。贵州雷公山的茶,那是偶尔玩玩可以,雷公山的茶揉这一颗,那你一天能卖多少?美国有一天就说我要买十万吨,你做十年交货都来不及,你一年交不出来,罚你一百倍,我们就垮掉了。所以这个脑筋要转变,少数可以,碧螺春还在那边,一斤七万个头,产业不能够搞这样的,那偶尔给小农经济自己做做,好玩,自己做做可以,是一定要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要做新时代的茶产业。茶人,能够把这个茶产业让全世界人过好日子,我们自己要过好日子,我们不能全世界过好日子,自己很穷,到最后别人要来救济我们,那我们也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安身立命,先安身再立命,不能先立命再安身,不行的,要知所先后则近道也,先后若不知,那就不近道。

听众三:范老师,非常高兴,特别是最后您的茶语总结,我是认真看了,我是很有感触这些字,从茶文化到我们的人生社会生命,包括你今年七十四岁,如果我到你那个年纪的时候,有你这个颜值我就很开心了。但是有个问题,李萍是管理这些,我把茶就跟做饭一样,你看一个男人,经常讲一句话,爱美是女人的事,但艺术大师都是老头子,到底这个美是男人的事,还是女人的事?实际上都市人应该有日常生活的审美能力,但是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我经常说我不懂茶,我真的不懂,我说我来喝茶,来喝茶是什么意思呢?什么茶都喝。我们有一个经商的福建姑娘,我是她的老消费者,但是我在她那没买过几饼茶,她的茶很贵,我买便宜茶。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是读书人,尽管我学问没做好,但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您说的一句话,读书人有学问吗?有,有内涵吗?有,有颜值吗?99%的没有。包括李萍,我和李萍是兄妹的情义,我说李萍你该化妆了,从研究茶道的时候她开始学化妆了,之前没有。所以茶文化确实改造人,但有一个问题我刚才说了,我们很多读书人觉得自己特有学问,特有内涵,特有境界,喝茶特修身养性。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想表达我的观点,就像一个母亲说,她特有内涵,但是那个蛋下不出来,所以今天范老师是给我们拽蛋。第二点,范老师,因为你在行业界是一个大家,我希望把那个茶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调子放低一点,平常心。我问你一个问题,红茶西方文化是西方文化,那些有钱人天天在拿着茶说自己为什么有钱吗?我就问这句话,那些追求品位的人天天在说茶有多好,多好。所以我就讲了,你是母鸡你下蛋,你把蛋下出来,是的蛋先出来再说你下蛋。

范增平老师:很好,你这个道理非常的中肯,不要把茶弄得太高,要平常心,所谓的大家都喝得起。但是,有些人要透过这个茶来悟道,不是只有感官的,这是一部分人,不是让所有人都去做这个立命的事,都要去悟道。小老百姓悟什么道,有茶喝就很满足了,管他那么多,是吧?我的意思就是我们做探讨,做学术研究,你不得不搞一些,不然整天就是为了喝喝茶而已,那不行。喝茶慢慢地也要去悟道,因为它经过五千年,为什么刚才讲咖啡?我们都讲了,一样的饮料,但是茶这个植物比较特别。怎么特别呢?经过五千年来,咖啡有没有那么多写它,赞美它,讴歌它,把它称为道?没有嘛,只有茶这个植物,这个植物是比较特别。它是有灵性的东西,植物也是一样。我们有一个大德讲,人吃的都是很香的,排出来都是很臭的,植物吃的都是很臭的,排出来都是香的,这就是很多事情你要跟植物去学,你要从植物里面去悟道,就在这里。所以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我们辛先生提得很有道理,不要搞那么多那个,这个的,有茶喝就好,每一个人的追求不一样。王阳明你看看他就追求这样,那一般老百姓没有,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有一个使命,就是君子有一个使命,是什么呢?风行草偃,我们有一点责任引导社会朝着一个正向去走,这是我们的使命,但做得到吗?不一定,但是我们有这样的思维,有这样向上、向正的方向去就可以了,不一定做到。

听众四:谢谢!今天其实是好多年后回学校来听讲座,第一,感谢范老师给我们讲的,刚刚您说到商业的问题,因为我的背景,其实这两年开始学喝茶,说实话,也看了您的书,为什么呢?就是我特别赞成说喝茶从各方面来讲。因为我们在商业社会当中压力非常大,各种来自公司治理方面的包括人事,因为你要给很多人发工资嘛,还有很多的企业发展,包括科技各方面的进步,还要面临竞争什么的。茶这个事情让我们回到了从中国古代传了三千多年的文化和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中,让自己的心沉下来,这个是我自己的感受。从你的著作和今天的讲座当中,我觉得这一点讲的其实是非常好的。我的问题,是不是能够,因为我们是讲哲学嘛,但是从范先生您今天所讲的这些东西来讲,可能跟咱们中国哲学有一定的关系吧,我们中国人好像不太讲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伦理?或者什么是科学?好像很多都是放在一起讲了,什么是政治,对吧?可能是一脉相承在这方面,能不能再跟现代科学的这一套,就是现代哲学。比如说我看您也提到了存在主义,也提到了其他的一些西方的思想,包括您还提过是不是在教堂当中,或者叫基督茶。类似于这些,能不能把这些东西引进过去,我希望您再讲一点点。第二个,也说一下我个人对您刚才讲那个做企业的一点不同的意见,其实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天下的万事万物,每一个都是唯一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就是说,中国的茶文化,它独特的魅力在于每一杯茶,每一棵茶树,都是它独特的东西,就是所谓小农经济的东西。在工业化大生产的这个时代,其实这也是它最大的价值,比如说我们去买壶的时候,我一定要买手工壶,而不是机器生产的壶,我去喝茶的时候,我一定要喝当地的小产区的茶树,或者一棵千年古树,最好是有我名字,我包的一棵茶树。所以我觉得规模化生产的事应该是交给我们做科学和用科技技术来完成的,这些人干的活,是我们做互联网的,做生物技术的,做基因检测的,做代谢品控,这些人干的活。但是像目前很多世世代代的,我只会把自己的茶做好的这些人,由我们这些有商业底线和契约精神的人来完成这个事情就可以了,你就把你的东西做好,然后我把你独特的品质带给大家就可以了,这是我们实际在做事情的有点不太一样的看法,也是跟您商榷,谢谢。

范增平老师:我理解,现在我们不是说,中国人跟西方人不一样,做企业你要有做企业的方式。但是你可以应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去做,例如说我们现在讲全球化,但是不能够抹杀这个地区的地区化。比如说瑞士一个小国家,你让他过全球化不太容易,企业里面的我们现在都讲要全球化或者国际化,但有时候小东西还是具有个别的,它也有生存之道。我们前面讲的,儒家思想要去个人,而只是讲人,个人不等于人,但是不否定你个人的存在,有个人才有人,就是提升。因为我比较杂,我不是专攻哲学的,我希望提出这些问题,这些方向,让人参考,能够作为研究哲学的大思想家参考,能够慢慢进入。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三十年前就讲,宗教在21世纪将要退出历史舞台,这在民国初年就是这么讲的,从蔡元培时代就讲,美育来取代宗教,但是不太容易。到了下个世纪,慢慢的日本已经比较用茶来取代,为什么?他用仪式嘛,就是茶变成一种信仰,那茶的信仰是什么?和谐、和平,我刚才讲了,人要净化心灵,善化社会,美化人生、文化世界,希望世界是文化的,不是武化的。现在还有很多很武化,你看现在马上有些地方可能要被美国炸弹炸了,这些武化了,为什么不提出?假如中国提出我们送一些茶去,传茶技艺,大家来喝茶,办一个大茶会,搞不好很多问题都解决了。我一直想去朝鲜,一直没有去,我去朝鲜做什么?鼓励茶道、茶文化、喝茶,结果发现我们大元帅金正恩来,我们习大大请他喝茶,他喝茶了是吧?我看他拿一杯茶,慢慢茶可以转化人的价值观,价值观一转变,他的行为思想转变,至于你讲个人化什么这些,做企业,一定要按照企业的方式,看你要做个人的、有特色的,还是发展,还是你要做大企业家,像马云这样,马云可能现在回想还不如在学校当英文老师好一点,他现在也蛮辛苦的,所以这个就是个人的取向。好,因为时间关系,很希望多谈,还有谁?

滕军老师:好久没有听范老师讲课了,这些年来觉得老师就是择善固执,一直坚持到今天,一路走来,对我们大陆的茶文化的传播,我觉得说他是祖师爷也不过分,特别辛苦。老师那时候来咱们中国大陆传播茶艺,我那时候在日本就是研究日本茶道,觉得很没有自信,我们中国,日本人说咱都忘记了,但是看到了台湾有台湾茶艺这样一个消息,老师来到北京,然后我去拜访老师,看到老师的这个传播,自己特别的欢喜,从那以来,哎呀!老师太辛苦了,那时候来到大陆都是老师自费,还送我们东西,真是的,我觉得择善固执,一路走来老师很不容易,很有成就,现在在大陆获得了广泛的大家的跟随,特别好,特别好。

这些年来,老师的著作我也是跟着在读,老师这一次的讲座,就是从诸多的儒典中摘取了很多精髓,然后和我们的茶文化进行一个结合,这个我感觉内容还是非常丰富,有些东西我感觉我自己还没有接受好,还没有琢磨透。但是有些地方我觉得非常到位,就是茶的品质跟我们儒家所追求的品质,有契合点。所以老师您刚才讲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植物,茶的品质本身就是我们儒家儒者所要追求的人性的品质,它有很多的契合点。比如说我们根据很多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历史文化这样的一个综合的需求,中国人儒家讲究收敛,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茶?这个也是我一直要回答,要解决的问题,这么多的植物,这么多的叶子,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茶为我们的国叶?它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展现,它不是一个偶然的事情,是一个必然,太了不起了。这个茶里,大家都知道含有其他植物没有的八种特别的元素,这个太悠久了,中国人经过经验,用我们的身体反复的实验、做实验,然后选定了茶,有多少中国人一起喝出来的呀。所以太伟大了,老师选择这样一个茶作为自己的职业,从良心茶馆开始,老师可能有五十年茶的研究经历。老师今天的讲话中,我还感觉老师的学术已经比较圆融,比较成熟。例如说,当然老师这个年龄了,也是感觉到以前没有的更多的东西,这次有很多都是比较新的,我自己还得消化消化,明天还跟老师有一次在一起活动的机会,再向老师继续请教,非常感谢老师,谢谢范老师。

范增平老师:我们也谢谢滕军,滕军教授1991年就认识,我看她第一本书,日本茶道概论,硕士论文改编的,后来看到她的中日茶文化交流史。我知道滕军教授是研究道家思想还是蛮深入的,尤其对于养生,茶的养生这一部分,我大概是看一下,我常常念着妳,但现在也不知道妳的电话,不知道妳的微信。因为以前都是用打电话,现在就是微信了,我还念着妳,昨天还一直谈妳,所以我就跟李萍教授讲,可以邀妳来聚一聚,还有刚才侯彩云,也是我十几二十年的朋友。当年去马连道都是侯彩云教授常常在一起喝茶。刚才滕军教授讲的,非常感谢你,中华茶艺学这个序,我到现在有时候常常翻过来看,还有访问妳中华茶人采访录,有我们滕军教授,但是很久没有见面,这一次见面很高兴。

李萍老师:最后一个问题留给北师大公益慈善茶道研究院的刘峰主任。

听众五:感恩范老师的精彩分享,今天下午受益良多。我的问题是,咱们已经有一个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实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释道一直是我们的华夏显学,从一杯茶汤里面,我们可以儒家观到了礼,就有今天范老师所分享的茶儒一体,道家观到了气。在后面的过程中,还有跟禅茶相关的,因为佛家观到了禅,所以有禅茶一味。而在这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关于什么是茶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日本在茶道领域有一些卓有建树的人物,比如冈仓天心先生在他的《茶之书》中讲到,所谓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原本以为不可能完美的生活中,为了寻找某种可能的完美所做的一种温柔试探。在民国初年像周作人先生讲到的茶道是什么?苦中作乐。我今天特别想听一听,范老师您对茶道的定义,您个人对这块的领悟,谢谢!

范增平老师:你讲得非常的真切,我一开始也讲,我自己一生,刚才滕军教授提到,就是走这一条路,这条路很辛苦,就是一种美,这种美是凄美。过去我讲,走茶这一条路是走上坡的路,不仅仅上坡,还要挑着担子上坡。但是人生的追求就是要有一个选择,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你就要坚持走下去,就会有成果。所以成功就是过程,不一定要达到那个目标,就是坚持这个方向,这一条路去走,就是成功。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以有限的生命来追求无限的事业,那当然是很辛苦的。

美,所有能够留存下来的美都是一种凄美,你看看作品,艺术的作品,文学的作品都是一样。所以我们当时写,我们是用一种唐吉柯德的精神来做一件事,当然这件事也不能够太傻了,怎么样要有智慧,这就是我会想到智仁勇的问题。我们儒家,不是等于我们茶文化的追求只有儒家,不是要包含整个人的一个理想的追求,所以茶不是一个目的,茶永远是一个追求,像佛不是一个目的,基督也不是一个目的,他只是一个境界,只是一个追求,都是动词。所以我讲佛不是名词,佛是动词,茶也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追求的境界。茶,如果耶稣来讲,茶就是上帝,释迦牟尼来讲,就是佛,孔子来讲,可能就是圣贤,可能是这样,它是一个符号,如果研究哲学,研究一些东西之后,它是一个符号。所以你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耶稣看,它是上帝,释迦牟尼看,它是佛,孔子讲,可能就是不朽,如果我们来看,它就是茶,我们做茶的人来讲,所以茶是一个符号,它是一个象征,它是一个追求的境界。我们现在讲哲学的茶。我曾讲,有哲学的茶,有科学的茶,有农业的茶,我们今天谈的不是农业的茶,不是科学的茶,是哲学的茶,因为我们在这里讲。但哲学的茶今天只讲一部分,是儒家的茶,以儒家的价值观来看,我们还有佛家的,还有道家的,还有基督的,不一样。所以要用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你刚才提到这个非常好,苦中作乐,这种快乐,我家不种茶,不卖茶,为什么从事茶的研究?我的祖先有关心茶的,范仲淹写过一首诗,福建人都知道,《武夷斗茶歌》,最长的中国茶诗,描写斗茶的精神。我认为他的思想是受茶引导来的,先苦后甘,你看我的东西,它是先忧后乐,先苦后甘,先无再有,我最近悟到了。你刚才讲这个残缺的美,干干净净的,这个也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因为日本是一个小岛,是一个四面都环海的,所以他都是用石子,用白石子,用沙,什么直接弄,都跟他的生长环境有关系,那事实上东方就是讲究不平衡、不圆满、不充实的美,我们早就在茶艺美学里面提到这个,就是什么?满足与不满足,我们讲就是要知足常乐,什么时候知足?你要嘎然而止,我现在拥有的,我已经满足了,就可以了,这就是日本的茶道的一个想法,满足一半,满足于不满足,先求无再有,先忧才乐,先苦后甘,茶的精神就是从这样来。所以才会有牺牲与乐,才会有把世界上最美的颜色给了别人,自己留下白色,把世界上最甜美的果实给了别人,自己留下苦涩,为什么我要这样子呢?那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选择,选择嘛,自己的选择你就要好好的表现下去,你就会成为被人家赞美讴歌的地方,茶就是坚持这样。不然,我为什么要做茶?我做咖啡不是很好吗?是不是?但是你做了咖啡,你不一定有今天的地位,茶道的地位比烤咖啡一定尊敬高贵得多,所以人有个人的选择,我选择的这条路是辛苦的,是苦的,但是甘愿做、欢喜受,我们台湾经常讲这个句话,我自己选择,我自己承受,我自己乐在其中,我自己美在其中,别人怎么样的看法是别人的事,我就乐在其中,你刚才讲的苦中作乐,好像什么树下弹琴一样嘛,黄柏树下弹琴是吧?大概意思是这样,不然的话讲到明天也讲不玩。

李萍老师:谢谢范老师,我法外开恩,再给最后一位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侯彩云教授。

侯彩云老师:谢谢李萍教授给我格外开恩,因为刚才已经说了是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但我也是积极要求,我不是提问,是什么呢?第一个,因为刚才范老师点到我的名了,我觉得我们十几年才能够在人大重逢,我觉得真的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感谢范老师能够想到我,也感谢李教授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而且我刚才也看到了滕军老师,其实我刚才看到您的倩影了,但我眼睛不敢确认就是您。范老师,我接下来就只是给您汇报一下,因为范老师我跟您结缘之后,我还到滕军老师的课堂上,听过她讲的日本的文化、日本的茶道。所以今天能够以这样的方式重逢,我觉得真的,茶真的是太美妙太美妙的一件事情了。我们世界很大,又很小,您好像说过一句话,我们天下茶人是一家,是吧?今天我们家人能够在这儿团聚,以这样一种方式,听您对于茶和儒的诠释,我觉得特别美妙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不懂哲学,我在哲学圈子里应该说是个门外汉,但是感谢你们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分享你们对于茶和儒的理解和阐释。

不过,范老师,我想跟您汇报一点,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概念,因为刚才李老师已经介绍了,我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我最近在思索的一个是属于形而下的。你们现在是研究形而上的哲学的体系,我现在在研究形而下的一个概念,我研究的概念里边,我现在思索的一个很简单,我觉得看起来很LOW。但是我也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概念,因为刚才马先生也提到了,就是说追溯我们中国的饮茶史,因为我记得我第一次跟您见面的时候是在外事职高,那个时候给我们,包括我给学生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一直是这样一个体系。就是说我们中国人是神农尝百草,也就是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这个茶已经为我们所用。但那个时候最初是以药用,然后食用为起始的,中国人的这个饮茶史应该说是三千年以前,是吧?刚才您提到了,马先生好像也提到了这个概念,之所以提到这个概念,我也是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一直在传授这样一个概念,因为我们在最早的记录上就讲到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茶饮,咱们是按照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也就是说秦人取了巴蜀,实际上取蜀应该是巴国和蜀国,取了巴蜀之后才有茗饮之事,而这个时间节点刚好就是《芈月传》的前和后,所以说《芈月传》在播出的时候,网上很多人在吐槽,说《芈月传》里边他们怎么能够喝到茶呢?他们还没有取蜀,为什么就能喝得到茶呢?显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是一个错误的节点。但是我现在在想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是我们中原秦人取蜀之后,也就是在三千年之前,已经开始把巴蜀的饮茶之风引入到我们的中原一带。但是,因为我自己也在梳理我们茶文化的这样一个体系,我就想,那么秦人取蜀之前,巴蜀的人不能算我们中国人吗?所以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概念来讲,我是觉得,我们在未来谈到我们中国饮茶史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是不是?一个我给您汇报我十几年来的在您的茶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反思。

另外,也希望跟大家来分享和未来有机会来探讨一下,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饮茶史究竟是三千年,还是四千年,还是五千年?甚至于我现在在考虑的,就是说我们的茶是六千万年前,或者是七千万年前就已经有了野生大茶树了,我们的先人难道一定要等到神农。也就是说五千年前的神农去尝那个百草,然后遇到七十二毒才发现茶的药用价值,然后再饮用和食用吗?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在利用茶,也就是从药用到食用的这个历史,有没有可能比这个神农更前一些?然后我们中华民族的饮茶史,至少我觉得是不是把这个三千年推到五千年,甚至一万年,这个没有一个定论,我也不需要您来回答,我只是想跟您汇报一下,我最近一直在做这些工作,也非常感谢范老师,感谢李教授,谢谢!

范增平老师:我简单的提一下,大概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学生非常有智慧,他说神农氏发现应用了茶,那茶的原产地是在云南,神农氏是云南人了?这个也是一样的问题,在贵州晴隆有发现茶籽化石,四百万到五百万年以前就有茶籽的化石。所以在云贵高原那一带有这种植物,可能没有问题,但是你刚才讲可能更早更早,五千年、一万年也是。昨天海南的王新说海南也有银杏树,银杏树不都是寒带地方的吗?海南应该是热带地方,也有。所以这个植物,我们可能不是绝对,你说茶树,可能不是绝对,植物有时候,鸟或者什么其他的,吃了这个种子,可以飞来飞去,下到那边可能生长几颗也是。所以不能光说神农氏,当然,他不是一个人,那个年代的氏族就发现应用了茶树叶,传说就五千年前,可能还更早就有,可能神农氏才比较具体的或者是把它提出来,或者是记录下来,所以我们讲这个记录很重要,记录下来就成为有历史的根据,没有记录下来,可能之前多少人就有做过,但是没有记录,是这样的问题,所以你这个问题是很好的一个思考的问题。

李萍老师:谢谢范老师,时间关系提问互动环节就到此结束,没想到参加讲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思考得这么深,互动得这么热烈,我们已经举办了第十七场讲座,大概这是最长的一次,提问也是最好的一次。但范老师昨天才到,很辛苦,所以我们的讲座就只能到此宣布结束。我不得不做一个恶人啦。等会儿大家愿意跟范老师拍照合影留念的,可以留下来。另外,范老师特意从台湾背来了四本书,大家有幸,他可以签售,只剩六套了,大家愿意的话可以到前台来买,请范老师签字。

另外,我们茶道哲学研究所送范老师一个小小的茶礼,因为就像刚才滕老师讲到的,范老师来这儿也是付费的,我们也不能解决往返机票,因为解决不了国际差旅费,所以也只能是略表心意,敬请范老师理解,谢谢范老师,谢谢大家!

范增平老师:大益茶,大家有益处了,谢谢!

李萍老师:好,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哲学家茶座第16讲】哲学家茶座第十六讲——佛教革新视域下的茶与茶文化(文字)
下一篇【第十八讲哲学家茶座录音文字整理】茶会、茶事和茶沙龙:中国、日本和欧洲的典型聚会 喝茶方式的文化比较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