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沈纯道:村田珠光喜好的唐物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上海禅艺会负责人,也是中日茶道交流的使者。本文为作者的新作,刊发于《茶博览》2020年第11期。经作者授权在人大茶道哲学研究所微信公号、网站、微博推送,以飨读者。

 

沈纯道

         

在日本著名茶书《山上宗二记》中,记录了村田珠光的两句名句:“草屋拴名驹,陋室配名器”。意思说,在寒酸破旧茅屋外拴着名贵马匹,趣味横生;在简陋草庵茶室里摆着名宝茶具,景雅深妙。在这鲜明对比中,更能体现出“侘寂”意味,这样的茶道搭配,就蕴含着茶道的韵味。因为这是一种粗陋与豪华强烈对比与冲突下的不对称之美,是对均衡齐整之美的一种否定和补充。

        村田珠光(1423-1502),奈良人,11岁便在净土宗寺院奈良称名寺出家,30岁时到京都大德寺酬恩庵师从一休宗纯禅师,学习临济宗杨岐派禅法,并接触到了由南浦绍明从大宋传来的茶礼和茶道具,并将禅悟导入饮茶文化,从而创立了草庵茶——日本茶道的最初形式。

        在村田珠光时代,要想成为一种“茶汤者”,即茶道名家,必须要拥有几件“唐物”,并具有鉴别“唐物”的能力,村田珠光拥有十多件“唐物”,便有了成为茶道名人的资格,何况他一直潜心研究茶道,其思想影响深远。在足利时代,甚至出现了唐物至上主义,可见当时的日本对中国文化和器物的痴迷程度。

1608110608516940.gif

村田珠光收藏过的唐物茶入:付藻茄子(九十九发茄子)

       村田珠光认为:“没有一点云彩遮住的月亮没有趣味”。他的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在对茶具的选择上,就更喜欢有异国情调的唐物,并非是那些精雕细琢、完美无缺的精美工艺品,而是略有一点残缺的所谓“次品”。

        唐物茶入通常是指一种薄胎高温酱釉陶器,在日本抹茶道中用于盛放茶粉,茶入与茶杓、茶碗一起成为抹茶道中三件最重要的茶器具之一。足利家原来收藏有一件叫“九十九发茄子”的唐物茶入,其名字来源于《伊势物语》,这件茶入的釉面有着白发丝般的流淌效果,“白”字是“百”字少一横,而“百”少一就是“九十九”。另一传说,则是因为村田珠光是用九十九贯价格买入的缘故(图1)。“茄子”是指茶入的形态像“茄子”,因其下腹膨大,形似茄子。根据日本专家谷晃归纳,茶入约有二十多种形态,如茄子、丸壶、枣形、柿子、鹤首等。

         “九十九发茄子”也叫付藻茄子,与松本茄子和富士茄子并称“天下三茄子”。付藻茄子的传承轨迹为:足利家-山名政丰-村田珠光-朝仓太郎左卫门-小袖屋-袋屋-松永久秀-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丰臣秀赖-德川家康-藤重藤元·藤严-藤重家-岩崎弥之助-岩崎小弥太-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九十九发茄子”曾在大火中受损,其碎片经藤重藤元、藤严的修复后,基本保留下了原貌,修饰后的釉面非常自然,不细看几无破绽。这件付藻茄子原本计划在2020年奥运会期间展出40天,却因新冠疫情而推迟展出了计划。

1608110608484279.jpg

珠光所持文琳茶入

       文琳茶入是村田珠光所持的另一件著名唐物(图2)。据传文琳茶入的名字来自于一个中国的故事,一位叫文琳的小官出于对朝廷的忠诚,把苹果献给了皇帝,而这个茶入的形状有点像苹果,于是就用文琳郎这位官人的名字来命名这类茶入。通常文琳茶入呈端庄的圆形,口较紧致,整体曲线优美,肩上有一条浮筋,形成了漂亮的置形,下摆以下露出朱泥土,底部切线很清晰。这件文琳茶入尺寸为:高度6.8厘米、口径2.5厘米、胴径7.0厘米、底径3.0厘米,付属物中包括有村田珠光笔迹的添状一幅。文琳茶入别名:天王寺屋文琳、宗及文琳,其传承轨迹十分明确:村田珠光-津田宗及-织田信长-津田宗及-袴田内匠-细川三斋-柳宫御物-南部家代代-伯爵利淳,目前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图3  村田珠光喜爱的南宋茶碗


        村田珠光十分喜好产自中国的茶器具,其中较为著名的叫作“珠光名物”,共有十几种,他特别喜欢使用的茶具是一种中国茶盅。这是一种枇杷黄色、釉润、深腹、敛口、小圈足的小碗,碗口以下弧状内收,器内壁刻划有简笔花草,间配“之”字形篦纹,器外通体刻划折扇纹,在日本也叫猫爪纹(图3)。这种青瓷,流传日本时没有名称,人们就以村田珠光名字命名:“珠光青瓷”。

         村田珠光爱用的青瓷茶碗是用接近氧化焰烧成的火焰烧制的茶碗。因此没有表现出青瓷美丽的青绿颜色,而是呈现出浅驼色或浅绿色,从原本的青瓷标准来看,这是一些烧损的作品。但是,村田珠光却从中看到了美,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新发现。南宋的青瓷茶碗,产地是在中国南部,釉是黄褐色的,有着较为明显的南宋风格,表面上被称为猫挠文(猫爪纹)的抓图图案从躯体到腰部分呈纵向,内侧也有草花文的线描的特征。这件茶碗附带松尾流茶道的九代宗匠松尾宗见的箱书,被命名为“八重霞”(图4)。

 图4 村田珠光喜爱的南宋茶碗

         村田珠光在粗制的中国陶瓷里、从廉价的青瓷中发现了特别的美,并用于茶道之中,这十分符合他提出的“寂茶”思想。“松花”茶壶是村田珠光收藏过的一个茶具,曾经频繁出现在茶会记、战记等记录中,在许多人手中收藏过(图5),据《玩货名物记》记载,其传承路径是:室町幕府的管领斯波氏-村田珠光-宗琳-誉田屋宗宅-北向道陈-织田信长-信忠-丰臣秀吉-秀次-油屋大小路次郎左卫门-德川家康-初代义直,现在由德川美术馆收藏。


1608110608114236.gif

图5  村田珠光收藏过的唐物茶壶

        在“珠光青瓷”中,更有一种“珠光茶碗”,实际就是一种来自中国的劣化青瓷茶碗,茶碗内侧写有“福字”,颜色呈枯叶色,具有“侘”之感。“珠光茶碗”大多是因烧造温度不够,而达不到绿色的一种黄色茶碗,却深受村田村光喜爱,由此产生了一种故意造成青瓷劣化的技法,并成为珠光名物之一,流传至今。日本大樋美术馆收藏的一件珠光青瓷茶碗,在灰黄色的釉面上有着简单的线状花纹,在中国它只能算着一件粗糙的器物,但它在漂洋过海之后遇到了村田珠光,使它的美感被唤醒,成为了一件名物。(图6)


1608110608847252.jpg

图6  珠光青瓷茶碗  大樋美术馆藏

野村美术馆也收藏有一件珠光所持的青瓷茶碗,里面有花纹、外部有栉目纹,略带黄色(图7),据考证这是福建同安窑烟烧制的瓷器。


1608110608137292.jpg

图7  珠光青瓷茶碗  铭初花  野村美术馆藏

        三井文库收藏的珠光青瓷茶碗是一件较大件的南宋瓷品,高7.0口径16.0高台径5.0厘米,铭“波澜”,里面有篦纹,外面有“猫挠”栉目文统纹,曾经深受村田珠光喜爱(图8)。据鉴定,这件珠光青瓷茶碗是在中国福建的同安窑烧制的,千利休在茶会多次使用到这件茶碗,后来先后被武野绍鸥、纳屋宗久、药屋宗昌、实休等持有,最后由三井家收藏。京都文化博物馆于1994年9月举办的平安建都1200年纪念暨京都府·陕西省建立友好关系10周年纪念展“大唐长安展”上作为重要展品展示了这件珠光青瓷茶碗。2009年10月茶道资料馆主办的“侘茶的诞生:从珠光到利休”上也展出这件珠光青瓷茶碗。

1608110608160035.jpg

图8  珠光青瓷  南宋  三井文库藏


日本茶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茶具作配套,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拉动了瓷器烧制工艺和产业的发展,也为中日两国瓷器业的兴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日本东京永青文库收藏有一件村田珠光所持的“珠光黄天目”,高6.4-6.7口径11.3高台径3.8厘米,略微有些歪斜,釉面粗糙,挂在下面的釉呈现黄色,因此而得名为“黄天目”(图9),后一直被细川家收藏。在1990年3月有27日至5月6日由京都国立博物馆等联合举办的“四百年忌特别展览会:千利休展”上展出了这件“黄天目”。

1608110609408328.jpg

图9  珠光黄天目  永青文库藏

        1956年,中国晋江同安(现属厦门)汀溪修建大型水库,在水库工地挖出大量瓷片、窑具。专家闻讯后赶到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量卷草纹和篦纹青黄釉碗,类似日本学者称之为“珠光青瓷”的碗,经考证,确定了“珠光青瓷”产地为同安县汀溪窑,纠正了以往日本学者误认为珠光青瓷产自浙江德清后窑的看法,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之后,福建通过多次文物普查,现已查明,在同安、福清、泉州、南安、安溪、莆田、连江、松溪、浦城等45个市县的百余处窑址主烧或兼烧这类青瓷,在福清东张宋窑发现一些完整器。因这类青瓷最早在同安汀溪窑发现,故学术界称这一类青瓷为汀溪窑系。

         汀溪窑产品以日用生活器具为主,碗的产量最大,占到八成以上,最能代表该窑特色的是类枇杷黄色的“珠光青瓷”碗,其器型有敞口、撇口、直口、敛口、侈口,又有深腹、浅腹,宽、窄与高、矮圈足之分,造型以朴实厚重为主,但修坯、挖足略粗糙草率。装饰以刻划花为主,题材见荷花、牡丹、菊花、卷草及婴戏等;印花较少,仅见碗内心印双鱼、荷花、鹿纹,内外腹壁还是刻划花卉、卷草等。最具表现力的是刻划花卉、篦线、篦点纹,刀功娴熟老到,线条流畅自然、矫健洒脱、活泼自由。(图10)

1608110609491853.jpg

图10  珠光茶碗

 

        关于珠光青瓷的烧造年代,文献无记载。但可根据各窑场的烧造时间进行推断。比如随着汀溪窑产品的器形、釉色、装饰手法等逐渐明朗,同时根据在窑址中发现的具有元代器物典型特征的双鱼洗,再加上日本镰仓时代遗址出土的汀溪窑青瓷,一般认为珠光青瓷的烧制年代应为北宋至元,其高峰期在南宋。(图11)

 1608110609725558.gif

图11  珠光青磁茶碗  出光美術館所蔵

        在日本茶道的里千家资格等级中,在中级阶段有一个学习与考试的内容就叫“唐物”,专指用中国传入的茶器制作茶汤和茶点的意思,可见日本茶道界至今仍对“唐物”极其重视。

 

参考文献:

1、[日]淡交社编.茶人与茶道具.淡交社株式会社.2005年

2、[日]京都文化博物馆编.大唐长安展.京都文化博物馆.1994年

3、[日]大德寺茶道名宝展.共同通信社.1985 年11月14日初版

4、[日]大德寺名宝.京都国立博物馆.1985 年4月初版

5、[日]侘茶的诞生:从珠光到利休.茶道资料馆主办.2009年10月10日至11月29日

6、[日]四百年忌特别展览会:千利休展.京都国立博物馆等联合举办.1990年3月有27日至5月6日

7、彭丹.唐物与日本的侘寂.淡交社株式会社.2016年2月2日初版

8、纯道.珠光青瓷与利休名物中美学思想刍议.《茶境:第六届国际茶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文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版


  
上一篇周瑞春:近代西方茶文化中的女性角色与话语——以在华外文报纸文本为例
下一篇周瑞春:道教与茶:丹道选择与文化合流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