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李萍:论茶道与医道在当代的融贯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论茶道与医道在当代的融贯(下):茶者与医者应有共通的良善生活

李萍

 

在今天,经过四十余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已经摆脱了物质匮乏和营养不良的处境,他们中的很多人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例如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人开始追求自由豁达、无欲无争的人生境界。有学者将当代中国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总结为休闲生活方式的兴起和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中华茶道的复兴正迎合了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转向和需要升级。学习茶道、品味茶道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超出低层次的物质需要,进入到以归属、自尊乃至自我实现为主导的需要追求阶段。今天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传统茶道,还有一个历史合理意义,那就是借助古代智慧,丰富中国人的生活领域,以疗治市场竞争社会中被日渐骨感化、躯壳化的现实世界。得益于物质手段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闲暇时间增加,可支配的财富也极大增加,然而,发达的物质生活和快餐化消费也使时间碎片化,精致生活追求变得局促和难觅,普遍的烦闷和躁动挤压了人的精神生长的空间,在丰裕时代如何安顿心灵、为我们的精神向往提供场所?茶道生活或许可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当代中国茶道所处的时代场景已经大大不同于古代。在农业时代和匮乏经济时代,茶乃是稀缺品,好茶或上等茶更是珍稀品,只有殷实之家方可享受,而殷实之家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识书达理,品茶论道、鉴茶赋诗等都只是文人士者们雅致生活的追求。今日的情形却十分不同,普通中国人大多可以消费得起茶叶,茶叶的供应源源不断,茶真正成为粗茶淡饭般日常和廉价,饮茶者可能是每个人,此时,跨越全部阶层、通用于所有人群的茶道是否还有存在的可能?随着饮茶成本的降低和饮茶程序的简化,茶日益向民间普及,中国传统的文人茶文化逐渐被平民茶文化取代,平民茶文化是否可以延续传统中国茶道?

在西方,医学是从巫术分化出来的,早期只是极少数具有理性精神的人所做出的艰苦探索,他们力图用可重复的方法、合乎因果律的推理来寻求生病的原理和治病的方式,借鉴当时极其粗陋的化学、生理学知识开展医学活动。然而,医学面对的对象是人的生命及其身体器官,患者将自身交给医生就充满了风险,医生必须能够驾驭这个风险,值得患者的托付,于是就有了广为传世的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这份誓词:“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誓词包含了至今仍被广泛接受的医学伦理要求,它也构成了对全体医事活动参与者具有约束力的行动规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审判纳粹分子医生的罪行后,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48年世界医学会(WMA)在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基础上,制定了《日内瓦宣言》,它要求医务工作者谨守:“我保证履行由于我的专业我自愿承担的治疗和帮助病人的义务。我的义务是基于病人所处的软弱不利的地位,以及他必然给予我和我的专业能力完全信任。所以,我保证把病人多方面的利益作为我的专业伦理的第一原则。”

现代医学及其教育都源自西方,但与西医科学相比,包含浓厚西方人文主义意识的医学伦理自律和西医的人文素养要求在中国产生的影响却要弱化得多。应当承认,西医的传入极大提升了中国社会的医学水平,改善了病患的处境,医学活动的科学化也使医生的培养成为了现代化事业的一部分,但这也遗留下了诸多问题,例如,西医关于疾病治疗的原理与传统中国人的生命观存在极大冲突;西医的术业分工、专门化导致无法将病人视为整体;医务工作者只接受自然科学理论的训练,人文知识严重不足;等等。其中一些问题具有普遍性,一些问题则是中国式的特殊问题,特别是医生培养和职业生涯中人文知识的缺乏,这在今日中国显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有人说医道就是生活之道。这句话通俗却并不易懂,生活之道又是什么道呢?一个人怎样生活就一定可以怎样行医吗?有人会在生活中有某些陋习、恶习,如抽烟、不讲个人卫生,但他做医生、从事医学活动的过程就必须克己,暂时放弃、忘掉上述恶习,这样做才是对的。那么,这句话就完全不合理吗?也不尽然,在强调医道的经常性、日常性、简易性等特点时,“医道乃生活之道”还是可以成立的,它可能想告诉我们不必对医道敬而远之,只要你想接近、只要你去践行,你就可以获得医道,成为医道中人。

尊重生命尊严,这才是现代医道的核心,它也正在成为今日医学界的基本共识。尊重生命尊严这一现代医道精神可以为医患双方提供达成相互理解的共同立场。它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治病救人。医者以专业技能做出准确判断,提出最佳治疗方案,以便病人摆脱痛苦,早日康复。第二,尊重病患的自主意愿,充分告知患者真实处境,设身处地了解患者的境遇。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境,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不过度抢救。第三,尊重病人的脆弱性。医务工作者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病人的伤痛,在心理上予以同情共感,医务工作者因有专业知识,就有责任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与合理的生命观念,让病人客观、全面地认识病情与治疗方案,自行采取合宜的方式。这三个方面与医学界通行的医学伦理四原则——尊重自主、不伤害、有利、公正——是完全一致的。但显现医道精神的途径有千万条,常见的研讨会、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规则背诵等等,学习茶艺、体悟茶道或许可以成为未来中国医学界和广大医者有益探索的新领地。

在日本,大学的医学院通常会将茶道课作为人文素养课设为必修课,要求全体医学生学习,在医院的手术室旁设立茶室,医务工作者可以随时进入求得放松。国内也有一些医院走在了前列。湖南肿瘤医院就在这方面开了风气之先。开设茶室前后,该院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工作投入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古人云:开卷有益,我们今天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喝茶大益。医生相当于古代社会的“儒者”“儒士”,若要过上古代文人的曼妙闲适生活,琴棋书画诗曲都有难度,唯有茶,简单易行,从每日一杯茶开始,走进茶的世界,在品茶的过程中反观自身,让生活节奏慢下来,排空过度的欲求,做减法,融入茶汤中,达到心灵净化和思想锤炼,以独立自我存于世间。中国古人曾提出“返本开新”,我们不可能从无到有,更不可能从无知到有知,实际上,我们只能从已有到新的有,从旧的已知到新的已知。因此,寻求古代茶文化传统的启示、复兴中国茶道(包含了茶礼、茶艺、茶文化等),或许可以提供克服当代过于专业分割导致的人文素养碎片化的危机之密匙。

医学专业毕业只是表明了我们具有从事医务工作的能力,医术水平的提升还要靠实际经验的积累和工作时的用心总结,同样,医道水平的获取也需要下专门的工夫,做出有意识的艰苦努力,并以恰当的方式,才能成功。其中,参加茶会、欣赏茶艺、独自品茶等也是一个方便法门。优雅的喝茶,不会让你的医术水平提高,但可以改善你的心境、情绪,对生活和他人的态度,浸淫茶生活方式久了,你会逐渐成为自己欢喜、他人愿意接近的人,因此,明修茶道的积极外部性后果就是,你不仅更易于理解医道,而且你与医道更亲近了。

好的生活才是值得向往的生活,而“好的生活”是就价值层面而言的,包含了人类普世价值,可以为人生终极意义提供托付的良善价值。中国茶人讲究品茶,首先要喝出好茶,茶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对茶叶的色、香、味及审美意境的追求一直是中华茶道的重点。从唐代之前的夹杂他物的混煮法到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法、明清时期的散茶泡饮法,泡茶方式朝着自然、简约、生活化的方向发展[①]我们要接续中华茶文化的传统,不仅要充分知晓上述历史进程,而且要以当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去阐释中华茶道。破解生活世界中的日常性/非日常性之紧张关系,茶道和医道都可以让当事人在即物中暂时放下,求得片刻心灵慰藉,在体会茶汤带来的口腹之愉的过程中,审美、传心、静思,完成一系列兼及心理、认知、审美、价值等多重需要,关心自性,给心灵一个安顿之所。

 

 

注释:

[①] 相应的,茶叶的制造方式也从蒸青压汁、制饼过渡为烘青、炒青、摇青等方法,制造出能显示茶叶自然形态、色泽、香味的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等各类产品,形成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茶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礼.赠萧同礼序[M].载《全元文》卷1852第60册,第589页。

[2]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自序[M].载伊广谦主编《中医方剂名著集成》,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8:79.

[3] 韩愈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314.

[4]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自序[M].载《徐灵胎医书全集》,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7.

[5] 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5.

[6] 金岳霖.论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绪论”:17.

  
上一篇周瑞春:从夷夏到天下:茶文化共同体之路
下一篇中华茶道的变迁【“我与茶道”征文阅读材料】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