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中华茶道的符号传播效应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在文化传播方面,中华茶道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茶道的外传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其他文化形式得以流传的主要载体。比如,中日茶道之间的交流,最早是永忠、空海、最澄和尚将中国唐代的煮茶方式传回日本,并且在天皇面前献茶,很快就在官僚贵族上层社会推广开来;宋元时期,日本的荣西和圆尔辩圆等僧人又将中国佛教寺庙中的茶事活动引进日本,后来在明清时期在千利休等人的手上形成了高度成熟的茶道艺术。中国福建出产的曜变天目茶碗,曾在日本风行一时,成为传播茶道的重要标志。即便在当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在文化符号层面,最终得以充分和有效的实现。
众所周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异质文化,在思维模式、文化传统、核心价值、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但通过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合文化之间的距离与差异。比如,西方世界认识中国,是通过丝绸、长城、故宫、京剧、茶道、中医等文化符号来实现的。中国人认识西方世界,也是通过电影、芭蕾、咖啡等文化符号实现的。
不同国家的人、不同种族的人、不同信仰的人,在茶的面前,地位都是平等的。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人性都是相同的,因此,都能感受到好茶的美味,都能体会茶艺的美,感受到茶道的魅力。茶为载体,所体现的是人类社会共同认可的生命价值,本身跨越了国界、种族与文化的界限,这正是茶道走向国际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