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与旅日茶文化研究者柯一薰女士面谈(上)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2018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在日本京都JR车站内咖啡店与旅日茶文化研究者柯一薰女士会面、交谈,主要围绕柯女士的博士论文主题、对中日茶文化的比较等方面展开,以下文字根据当时的笔记整理完成,未经作者审阅,若有不妥之处,概有访谈人兼记录人负责。

 8bbe42ec0101915f96e361705586bc05.jpg

李萍(以下简称“李”):你为什么会到日本留学?

 

柯一薰(以下简称“柯”):我本人就对日本文化有兴趣,我的大学是在台湾东吴大学日语系读的,这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日语系,但它偏重理论,着重历史、地理、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口语和应用方面不太重视,四年读下来,我发现自己还不太能说日语,我还想再提高,就决定继续读研究生。

我在大三时作为交换生到日本留学一年,留学时第一次接触到日本茶道,是在明海大学的学生社团,这是一所私立大学,它与东吴大学有校际交换方面的合作。日本的私立大学资金比较充足,教学和科研设备都比较精良,学生社团活动也有很大的支持。

 

李:去日本之前,您接触过中国茶道吗?

 

柯:中国茶文化,应该是从小就耳濡目染,但仅仅限于喝茶而已,并不了解背后的文化。而且在台湾主要以乌龙茶和红茶为主,其他茶类也没有接触过。

 

李:您认为台湾的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有什么不同?

 

柯:以前在台湾的家中喝茶,非常轻松,没有礼法。接触日本的大学中的茶道社团后发现,日本茶道具有非日常性,就非常憧憬。大学毕业后,我就选择来日本读研。

 

李:您在日本的哪所大学读研?

 

柯:筑波大学。该大学的前身是东京教育大学,20世纪60年代的学运时被迁到了筑波,因为很偏远,借迁校之机就开除了一些思想过于激进的教师。我在筑波大学读完研后继续读了博士。

 

李:您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什么?

 

柯:“台湾、中国、日本三国茶文化研究”。

 

李:三地的比较研究非常难,您到过大陆吗?

 

柯:我主要是跟着范增平老师,参加他组织的一些活动。大陆去的地方不多,主要是福建的武夷山、福州,大陆的其他产茶区都没有去过。台湾去的比较多,很多茶区我都去过。日本的话,也去过多个产茶区。

 

李:您专门拜师学过日本茶道吗?

 

柯:是啊,我跟着一个老师学了好多年,费用很高。

 

李:您何时移居到京都的?

 

柯:我留学一直在筑波,博士毕业后在福岛工作了几年,就是发生核泄漏的地方。那次事故后,我感觉不安,就搬到了京都,到今天已经七年了。

 

李:京都是日本的古都,也是日本茶道比较盛行的地方,您到这里后,对日本茶道的认识有变化吗?

 

柯:是啊,京都的茶道很兴盛,比日本任何一个城市都兴盛。来到这里后,确实有了一些新想法,也得到了更多的资料。不过,日本茶道是个封闭的世界,它本身的变化不大,自千利休集大成之后,延续至今,都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而且日本人,特别是习茶道的人都对此引以自豪。

 

李:您的博士论文是三地的比较研究,那么,您得出了什么样的基本结论?

 

柯:我通过三地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日本人把中国茶文化当做异文化,一种完全不同、与己毫不相关的文化。这是不对的,其实,唐宋以来,日本一直从中国大陆输入文化,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有高度的关联。

 

李:台湾与大陆的比较呢?

 

柯:台湾种茶和早期茶文化都受到了大陆的影响,特别是福建一带的影响。此外,在日据时期台湾也受到了日本的影响。台湾的茶文化历史不长。大陆茶文化中断了一个时期。

 

李:您刚才说,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有高度的关联,是日本茶道沿袭了中国茶文化吗?

 

柯:不是,日本完全本地化了,包含了日本思想的独特内容。

 

李:据我所知,日本茶道至少可以区分为抹茶道和煎茶道两种,我们讲到日本茶道其实主要指的是煎茶道,请问这二者有什么不同?

 

柯:抹茶道,始于自唐宋从中国传入的茶文化,使用唐物之类的茶器,例如天目盏,中国叫建盏。抹茶道实行严格的家元制,家元具有绝对的权威,类似家父长制,但内部制度很僵化。煎茶道,自明末传入,所采用的就是明代的散茶,而且学习煎茶道的人也倾向于轻松的茶道,也接受中国茶文化的某些理念,如奔放、闲散等。但在今天,煎茶道也有走向抹茶道的趋势。

 

李:为什么会出现煎茶道走向抹茶道的趋势呢?

 

柯:因为喜欢茶的人是同一批人,这些人习了抹茶道后想尝试新的东西,就会学习煎茶道,他们就将抹茶道代入了煎茶道。

 

李:在日本,还是抹茶道的影响力大啊!

 

柯:是。抹茶道历史久,代表性高,号称有“三千家”。特别是冈仓天心的《茶之书》,用英文写作和出版的书,给西方人以先入为主的误导。其实,他本人非茶人,他对日本茶道并不十分了解。但他的书影响太大了,有人说《武士道》讲了日本人的死的精神,《茶之书》讲了日本人的生的精神,西方人对东方茶道的刻板印象由此产生。

 

李:煎茶道自明代就传入,历史也不短了,为什么影响就不大呢?

 

柯:煎茶道虽然也成立了数百年,但它的组织非常松散,而且里面还有很多小流派,难以形成大的力量。另外,学习煎茶道的人数毕竟很少,对外传播就非常困难,知名度也就很小了。

煎茶道目前缺少代表性的流派,内部也缺少共识,未提出文字性的概括精神。学习煎茶道的人最初只是想复兴中国趣味,“中华文明”,推崇明代茶壶、小道具,具有娱乐性,强调了中国茶文化的生活性。

 

李:煎茶道似乎跟抹茶道差别很大

 

柯:抹茶道具有宗教性,它强调学习者是在做修行活动,它也给出了统一的精神提炼。实际上,抹茶道最初也追求茶的味道,以后茶的分量减弱,茶具、茶室的重要性逐渐提高。

 

李:茶的地位不同,可能确实是中日茶道的根本不同

 

柯:范老师的“三段十八步”就有多个赏茶、品茶的动作。但在日本抹茶道,这些都是一个动作带过。此外,抹茶道还是一种综合性文化,它包含了建筑、食物、绘画、器具、插花、艺术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全部融合才可以称为抹茶道。与此相对,中国茶文化则对茶室要求不高,对茶器也不是很看重,重点在茶味上。


  
上一篇第二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第一小组讨论发言精选(一)
下一篇与旅日茶文化研究者柯一薰女士面谈(下)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