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黄书:天下一家和合生,以茶作媒思无邪——我与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之旅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史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1994年生人,女,贵州平坝人。本文专为第五届“我与茶道”征文活动撰写的投稿,征得作者的同意,在人大茶哲所网站、微博、微信公号推送,以飨读者。感谢作者的大力支持!

 


黄书

 

2016~2019年,笔者因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原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计划”(原“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任教于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就职于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本部(柬埔寨金边市),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与中柬文化交流工作。赴外汉语教师需具备至少一门中华才艺,当时我出国申报的才艺便是中国茶艺。在海外教学期间,与海外友人、同事、学生进行中国茶文化交流,丰富了我对“茶与文化传播”的认知、经历与体悟。回国后,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浓厚兴趣,便报考硕士研究生并顺利进入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继续深造,学院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专业课程又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理解与体悟。今偶然看到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第五届“我与茶道”征文启事,甚感有缘,将内心早已酝酿并涌动的对“茶与文化传播”的认知、经历与体悟诉诸笔尖,与诸公分享。仅是个人体悟,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茶乃南方之嘉木,通灵之植物,集天地之精华,荟萃于一芽一叶。“茶”字甚有趣,“人”生“草”“木”之间,汲自然之养分,取天地之灵气,滋养成温润之人,立于纷繁人世,亦可携一颗“草木之心”,与天地万物感而遂通。茶不仅是一片灵气草木,以治病解毒、生津止渴,还承载了中国文化,蕴含着天人关系,体现着生命哲学。茶香漂洋过海,氤氲和美境界,凝聚天下友人,品茶论道,忘乎所以,怡然自得。 

三才相生,草木皆灵:中国茶的内在生命力

茶生天地之间,承天之气而生,得人之杰而秀,汲地之灵而长,三才和谐,万物有灵。三才中天地本有序,内含规律,自然运行。人乃三才和谐之关键,应效法天地,为人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立天地之间,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顺阴阳仁义而生长,三才自相和谐。三才和而万物灵,茶便为通灵之草木。

茶之生,生于山水灵秀之南方。我国西南地区为重要的茶源产地。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生长于盛产好茶的黔中地区,我从小便对茶有了多多少少的认知。贵州人几乎每一家都会饮茶,尤其是农村,很多农妇都是自己种茶、采茶、制茶。茶不种在肥沃的土地里,而是随意种在山上、林中、地边等,不施肥、不喷药,不添加任何营养剂,自然生长,随意而成。直到现在很多贵州良心茶人他们的茶山也不施肥、不喷药。因兴趣爱好我有幸加入了当地茶叶协会,跟随民间茶人学习种茶、采茶、制茶、品茶。他们虽未经专业知识培养,却累时积淀着丰厚的茶文化素养。还记得刚学茶时问他们,为什么茶树不施肥不喷药呢?这样还长得快些好些呢。我至今依然记得一位没读过多少书但却拥有丰富做茶经验的民间茶人前辈说了一句很质朴很有哲理的话,她说:“施肥喷药就伤了它的气了嘛!”可能她并不觉得这句话蕴含了那么多的哲学意味,但却令我记忆犹新。是啊,茶是有“气”的,凝聚着天地之灵气,还有良心人的人气。

茶之采,采于灵秀之女性。贵州地区春茶秋茶甚好。高山云雾地区,太阳初升之时,还泛着晨露的茶山便已有了美丽朴素的采茶女。茶人前辈们的茶山,我也时常去。采茶时,多要女性,最好是朴素不化妆的女性,也不要多,怕脂粉或人多伤了茶的“气”,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用竹篮盛放,太阳当头便收工,怕阳气重而伤了茶叶。还记得一位茶人老前辈曾感慨地说过:“以前有很多读书的小姑娘周末会来采茶,工价要高些,但我们欢迎得很。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来采茶了,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家里没事干来采茶。”我问他为什么欢迎小姑娘来采茶呢,他随口说了一句:“小姑娘干净灵气嘛!”多妙啊,小姑娘干净灵气,与通灵之草木气息相投,活泼灵秀,气合而不冲突。

茶之作,作于手工一气呵成。从种植到采摘,茶人与茶之间是“气”味相投的,如何将通灵之草木制作成口感上佳的茶,制茶人甚为重要。茶人对茶是有敬畏感的,他们把头发束好,双手洗净,全身制茶服干净利索,戴上口罩,开始手工制茶。他们说,机器制茶倒是快,产量也高,但金属铁器会伤了茶“气”,口感就不那么好了。制茶的过程是专心致志的,脑海里勿有他念,也不能被别的事而打断,怕刚和茶“气”融为一体的人“气”中途岔了、掉了、断了会影响制出来的茶叶品质。

中国茶是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它有“气”、有“呼吸”、有“灵知”,天地人三才和谐相生,方可呈现上等茶质。 

大音希声,净静敬诚:中国茶文化的四个向度

世间机缘,妙不可言。因兴趣爱好学的茶没想到成了我赴外任教的“中华才艺”。柬埔寨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国家,孔子学院汇集了所有对中文、对中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学生中除大部分本地人外,亦有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巴西等友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汇聚一堂,只因“中文”,只因“中国文化”,多么纯粹的纽带啊,令人心生欢喜。我们从拼音到汉字、从遣词造句到作文书写、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中文到中国文化,谈笑无别,天下一家。文化课上,我时常给学生们分享的,便是茶。

茶之艺,艺于行云流水之雅致行为,配合着香道与花艺,更能充分诠释茶艺之美。充分布置好茶艺之境,使其具备典型的中国化色彩,是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而茶艺的展示是带领学生们进入神圣仪式感和体验茶文化之美的路径,神圣得不敢妄语,美得勿需多言。

茶是天地间纯粹通灵之草木,同时又在种植、采摘、制作的过程中与人“气”相通,成为蕴含天地人三才的自然载体。敬畏感,是茶人对茶的信念。净,是对茶尊重的首要体现。整洁干净的着装,包括淡雅妆容、整齐束发、清爽茶服、温水净手等,是一个茶人理解茶艺的外在表现。当然“净”更应该是一颗干净无邪念的纯粹心灵。唯有纯净之心,方可安放得下这饮下的通灵之茶。而后是“静”。“静”乃儒释道三家共通的修养工夫。静坐为儒家内圣修养之向度,坐忘乃道家内丹修炼之路径,坐禅为佛家明心见性之法门。静,是走向茶之心的关键一步。不静,便不可欣赏茶艺之美,不可品尝茶味之香。

茶之品,品于草木之心。柬埔寨天热旱季长,出国前,我特意带上了便携式茶具,贵州绿茶、贵州蜡染等,脑海里浮现了千万种与海外友人们一起共品中国茶、同说中国话的画面。柬埔寨孔子学院有专门的茶艺古筝雅室,品茶前,我通常喜欢给学生们弹奏一曲古筝曲,让从三四十度高温室外走来的学生们可以缓一缓神、定一定心。一套茶艺之术过后,学生们的身心基本可以安静下来。随后。便是将茶艺之所有器具一一介绍给海外友人们,让他们知道,盖碗不仅仅是盛茶容器,还蕴含着天地人三才观;公道杯不仅仅是分茶器,还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道观;品茗杯里的七分茶不是怕满而溢,而是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重含蓄与留有余地。品茶不是一饮而尽,而是小口细酌,一清体内异味、二洗身心杂念、三品茶香回甘,三口之后,方可渐入品茶佳境。

习茶品茶之人,万不可贪嗔痴怨、妄语多念。心静而后持敬,敬而身心提掉,气生而后精神挺立,神采奕奕,气定神闲。如此,品茶之人散发出来的“气”便是和谐的。尽管彼此言语谈笑,亦不可破了这“气”,反生活泼灵动之意,激发通灵嘉木之内在生命,人茶鲜活,两相吸引,反倒品出了茶的精神特质。人的身心和场域不断被茶洗净和镇静,而后与万物相通,持敬天地,意诚而后心正。诚,被茶洗净、镇静后的“空”,被和谐之“气”氤氲出的“灵”,静敬心正后的“通”。品茶的趣味与境界是多重的,但一定是与生命哲学相通的。外国学生们很多是初次正式接触中国茶、品中国茶,中国茶所具备的外在特征、生命内涵与文化意趣,是令他们耳目一新的,同时茶带给人的独特体验是增进彼此认知、拉近中外友谊的一个重要路径。 

和美无邪,茶道至简:茶文化中的跨国别交流

茶之境,由净去杂,待静虚入,持敬而尊,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气和,气和而后生美。中外友人共进孔子学院、共赏中国茶艺、共品中国茶香、共入中国茶境,气定神闲,谈笑无俗,和美无邪。每每此刻,满心都是愉悦与感恩。感恩孔子学院的存在,感恩中外交流的友谊、感恩生命存在的美好。看到不同肤色不同面孔在茶面前共同流露出来的诚意与喜悦,总是感叹,人间光明,莫过于此。

茶之道,至简至纯。茶带给人的体验体悟,不是满的,一定是留有空间的。从采茶制茶的存“气”,到品茶论茶的意“诚”,再到进入茶道空间的“灵”,人活在时间中,却仿佛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人存在于琳琅满目的世间,却恍若留有余地。一切都是缓缓的、轻轻地、柔柔的、亮亮的。

茶道至简,简而后有空间。就像人的房间一样,不是把所有美丽的物品布置进去才是好,极简,也是好,反而存有空间,让人足以生活。茶道,亦然。在海外的日子,我与外国友人们同品茶香,共论茶道。在茶道空间里,我们有各自的生活,却不影响彼此交流;我们有不同的秘密,却不妨碍成为跨国朋友;我们有相异的梦想,却不能阻挡真挚的友情。茶文化将我们凝聚在一起,我们谈笑言说,可以相拥相抱,亦可留有空间,足以包容。茶文化体验带给外国友人的,我相信不仅仅是茶之味、茶之用,还有茶之美、茶之道,甚至还可由茶文化进入中国文化、进入中国人的心灵,将中国文化的和合之美与中道之意传之四方,将中国人温润包容、协和万邦的心运至天下,以成一家。

在柬三年,一直跟着我的班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品中国茶,懂得茶具、茶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基本能明白和体悟茶道空间。他们把茶文化体验课的照片、视频分享给家人朋友、上传至个人媒体,也带着我赠送给他们的中国茶与亲人师友们分享,从而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们认识、了解到了中国茶与茶文化。有些甚至喜欢上了中国茶,课后会来找我一起喝茶;或者被茶艺之美所征服,想要跟我学茶艺。对于感兴趣的学生,我十分欢迎,能将中国茶文化传递给更多海外有缘人,何乐而不为呢。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一位汉语高级班的学生汉语水平较高,她对中国茶文化十分感兴趣,跟我学习了茶艺之后,便报名参加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比赛要求选手进行汉语演讲与中华才艺展示,而她的才艺便是中国茶艺。看着外国友人认认真真地展示着中国茶艺,内心的喜悦与激动油然而生。多好啊,在文化面前,天下一家,互鉴共享。我惊讶于茶的力量,能轻而易举地将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别的人凝聚在一起,喝了这杯茶,我们就成为了朋友;我惊喜于茶文化的魅力,能那么赤城地让同品中国茶的海外友人们静心围坐、闲话古今、放下戒备、心生欢喜。回国后在柬学生们还时常联系我:“老师,我以后来中国找你喝茶哦!”真好啊,我等你们来! 

南方一片嘉木,人间一抹茶香。三才相生,草木有灵。茶乃通灵之草木,是人与自然神交意会之奇妙媒介。茶滋养了我,纯净了身心,而我带着茶,去到了远方的远方,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别的朋友们共聚一堂。我们以茶为媒,无邪无念,谈笑无俗,往来无间,天下一家,以见真情。

  
上一篇羅際鴻畫冊作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