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路强:让茶道穿越于历史与未来之间 ——评《天地融入一茶汤》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本文为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第三届“我与茶道”征文二等奖的作品。本文作者是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经作者同意授权在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的网站、微博、微信公号推送,以飨读者。


路 强 

茶道一词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当代中国,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普及,这似乎成为一个被每一个接触过茶文化或在茶叶行业中的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概念。但是,对于这个概念的认知与分析,特别是在学理层面,似乎又很少能够真正解释清楚。于是,茶道时而显得过于玄妙;时而又滥觞于酒肆茶坊,成为一个缺乏深度的随意表达。尽管我们不能否认,以“道”这样一个颇具形而上的概念来诠释如此生活化和具体化的“茶”,往往会造成一些内涵与外延的上模糊与不确定;但是,如果要使得茶道作为茶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并能够成为一种特定的学术研究对象,那么无疑需要在哲学的学理层面给出较为明晰的思想史与文化史的线索。如是,以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李萍教授主导的研究团队所撰写的这部《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的儒学精神》,可以说是在学术的意义上实现了对“茶道”的一次真正的探索。 

1e14e096f6dbb181e7dcd82b2969ee41.jpg

一、儒学进路与茶道思想的历史展开

以儒家思想为基本立场和主要思想资源来展开对于茶道的探讨是本书的主体架构,这为我们去理解茶道,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茶道,奠定了一个较为确切与清晰的思想史基础。这不仅是因为自汉以降,中国传统文化就表征为一个以儒家为核心且杂糅百家的文化系统;而且,儒家文化相对而言,其表意更为明确,线索也更为清晰,其具有的实践性和现实性也更强。因此,从儒家为理论支点,会让茶道这一概念摆脱那种故弄玄虚的定义,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更为理性化与实践化地理解茶道,而不是用某种完全主观性的、直觉化的心灵体悟去对茶道进行过于随意化的解释。诚然,我们并不完全反对那种感悟的方式去理解茶或茶道,但是,必须提出的是,这种以直觉和感悟去理解并表达茶道,至多只能是一种散文化的感受或情感,而不足以成为严肃的学问或思想性的学术。进言之,如果希望茶道能够上升为一种哲学,或者能够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的时候,则必须有着相对规范的概念与判断系统,并能够传达出较为明确的分析过程与论证逻辑。显然,我们能够在这本著作中看到这样的努力与致思过程。也正是基于此,我们能够判定其作为学术著作的严肃性与思想性。

回顾历史,作为茶走入狭义的文化层面,始于唐代陆羽的《茶经》,而流行于由此之后整个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中。按照书中的线索,不难发现,对茶文化进行总结与提升的,主要是有相应的儒家学者或儒家文人来进行的,其核心旨趣则不脱儒家的“格物致知”、“正心修身”等基本价值。虽然我们不能否认,释、道两家也有与茶相关的文化体验,但是,其毕竟过于注重个体的主观修行体验,而很难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世俗化诠释。(这一点从佛教文化中的禅茶公案中是可以得到证明的。)因此,以儒家思想精神为底色去整理相关的茶文化,其提升出的作为一种哲学的茶道,将不仅能够获得一个一以贯之的内涵,而且亦能够让茶道具有思想史的品质,即它能够展开为相对明晰的知识历史与思想发展。从而,茶道就能够成为一个可被探讨和论辩的学术问题域,这也可以说是茶道哲学得以建立的一个学理性根基。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这本著作将茶道(尽管只是从儒学这一维度)确立为一个哲学性的论域,并给予了它较为厚重的历史意义与相对明晰的演进逻辑,从而使得茶道成为一个可供理性反思与辩驳的对象。当我们沿着书中的逻辑,重新还茶道以历史的真实的时候,对于这一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概念,才不再只是情绪化的感觉,而是进入真正的研究与讨论。 

二、人文教化与茶道思想的现实价值

如果说,本书沿着儒学的思路为茶道哲学奠定了思想史的依据,那么,同样是因为儒学的基本价值旨趣,而使得茶道思想获得极具现实意义的价值指向,即人文教化。这也是沿着儒学精神去展开一种思想的必然结果,因为儒学的重要现实价值之一就是进行人文、伦理、审美,等方面的教化。于是,以历史为依据的茶道概念,如若能够走向当代,在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候,从这种人文教化的角度入手,显然是能够沟通历史与现实的。

在书中,我们看到,李萍教授在进行逻辑架构的时候,所运用的几个核心概念大多属于儒家的道德哲学范畴,如“养心”、“致知”、“明德”、“正伦”,等。当然,这些概念本身都具有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多个层次的解释,然而,从具体的论述过程中,研究者们着重展现了茶道思想通过这些特质对人们在道德品质建构与人文素养培育上的诸多价值。正想她在结语中表达的:茶道即人道。茶本凡草,因人而通灵,无论是个体性的品饮体悟,还是文化层面上的总结与提升,其目的均指向于人。我们之所以要弘扬茶文化,提炼茶道精神,无非是为了能够对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启示,并为人们的实践提供参考。可以说,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通观全书,可以沿着其中的思路对茶道思想的人文教化价值做三方面的总结:其一,关注自我。在茶道思想中,自我是呈现出的第一个主体,人们通过对茶及其文化内涵的体验来获得对自身精神层次的反思与修养水平的判断,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以关照内心与自我批判的方式提升进行致知与修身,以提高自身的精神素养。其二,关心他人。通过茶的礼仪、习俗,以及以茶为载体的交往活动,等等,这些茶道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提供一种良性的、和谐的伦理交往与心灵交流,从而让诸如推己及人,谦逊礼让等美德得以顺畅的实践。从而,提现了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并能够促进自我与他人之间伦理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其三,关怀自然。如果说由茶入道是古代茶文化的一种至高境界,那么这种境界在今天的演绎则直接指向自然。正如书中所谓的茶通天地,如果我们以今天的视角来反观茶道的这种形而上价值,能够获得的重要启示就是在茶道思想中获得那种朝向于自然的关怀与敬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具有某种本体意义,它代表了超越性与本体性;而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发现,自然在这种超越性和本体性上能够与“天地”这一概念同构。于是,在这里,可以茶道内蕴的这种天地境界转化为面向自然的合理态度。简言之,也可以说,在茶道思乡的发掘中,对当代人们的自然观念与生态意识培育,有这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生活实践与茶道思想的未来启示

作为一本学术专著,对于思想史的详细梳理与学理上的严密论证构成了其中的主干,但同时,由于茶与茶文化所具有的实践特质与强烈的生活气息,使得在书中对于茶道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具象化表现也有一定的涉及。其中,即有对于当代一些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茶事活动有所收集整理,也以大益集团所开创的大益茶道为典型案例,对于茶道的在今天具体的实践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分析。这种对于茶道思想在人们当代生活中表征的总结与分析,虽立足于现代,但价值指向则着眼于未来。

为何作出这样的判断,这需要我们以回归当代国人生活的视角来进行审视。虽然茶在当代中国被誉为“国饮”,但是,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其实对于茶与茶文化还远未达到一种普及。喝茶品茶之人虽然数量上不断增加,但是从比例上来讲还是小众。加之,茶叶市场时有动荡,以逐利为目的的炒作与假冒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对于茶文化,则更是没有较为规范与持续的普及与规范,一些相关的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甚至还有些人被利益驱使,在茶文化传播中混淆视听;这些都使得人们对茶的认知还处在一个需要启蒙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一批这样的先行者,其中应该包含了民间已经成熟的茶事活动和一些有着文化情结与未来预见的企业。在这里,正像书中介绍的,大益集团至少在规范性与未来意识上,走在了前面。不得不说,在茶道思想的总结中嵌入对这些具体的生活践行的总结,将是茶道思想得以走向未来的必要途径。

当然,如果立足于中华茶道的开新,无论是当下已有的一些茶事活动,还是以大益为代表的茶道践行推广,都可以作为我们不断去探讨和反思的对象。茶道思想从学理走向生活的过程其实也是其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契机,毕竟,在这样一个不断变迁且多元化的时代,茶道的未来不可能固化为一种或几种实践形式,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茶道思想的开显很有可能是多元和多维的,而且,亦能够从曾经的曲高和寡走入人们的生活日常。因此,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说,只要秉承着真、善、美的基本价值旨趣,当代中国各种走向生活实践的茶道,都有这面向未来的一种引领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当然无法完全拒斥功利,但至少能够指向于不断提升的精神生活与审美体验,让茶道思想呈现出应有的开放、包容与自身不断的充盈。

通过阅读这本著作,或许也可以这样说,其中展现出的引领价值要多于总结与论断价值。李萍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启了对于茶道思想与茶道哲学进行诠释的一个纬度,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空间。而也正是需要沿着书中所提供的思路,不断进行更为深入和细化的思索,才能将茶道这一古老的命题从历史带向未来。必须承认,以哲学去思茶与茶道,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不仅有许多思想资源可以借鉴,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势必有更多地争论。同样,在相应的实践领域,也会有很多需要去探索的领域与需要解决的矛盾。这是时代给予的挑战,也是茶道哲学研究者的使命。相信这部著作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而茶道的魅力则会由之走向更为悠远的将来。

  
上一篇林玮:以“茶”为象征的天地美学及其传播问题——围绕《天地融入一茶汤》而展开
下一篇宋霞:茗露凝香润乾坤 ——《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书评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