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王芳:探讨湖南茶产业发展的动因和影因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王芳(2019年7月21日于贵阳)

 

2019年7月10日到20日,我很荣幸受到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李萍所长邀请,参加对湖南为期10天的茶产业与茶文化考察活动。考察深入到湘西、湘中、湘北的石门县、吉首、沅陵、桃源、益阳、安化、岳阳等重点产茶区、县,采取与当地茶叶主管部门、协会领导,茶企负责人座谈、实地参观察看茶企、茶山、茶旅茶文化示范基地等方式进行。此次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使我们对湖南茶产业茶文化发展有了一定程度了解,大体形成了关于湖南茶业发展的总体印象。考察活动得到了湘茶集团的大力支持,所到之处各级党委政府和茶企负责人十分重视,活动安排细致紧凑,交流顺畅诚恳,取得了圆满成功。

经过考察,我们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湖南全省茶叶种植面积260万亩,产茶超过28万吨,出口茶叶4.7万吨,创汇1.6亿美金,茶叶综合产值实现了790亿元,较2018年有较为大幅度增长。龙头老大湘茶集团在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总体下行,茶叶产能过剩,市场不太景气,茶产业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2018年,实现产值65亿元,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旗下安化白沙溪、益阳茶厂等主控股企业连续近十年生产和销售保持较大增长幅度,这背后的原因值得茶界深思。综合考察情况,结合个人认知,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展动因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是“以人为本”的产业发展初心。在考察中我们发现,湖南在茶产业发展中特别重视“人”这一首要发展要素。湘茶集团提出了“视三湘茶农为父母”的产业发展理念,将茶叶产业与扶贫产业进行深度融合,这不仅符合当前党委政府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也在愿景的构筑上拉近了与茶农的情感距离,得到从基层茶农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为茶企发展注入了无形的发展优势和动力。具体到经营管理上,湖南茶界特别重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的培育和提升。“磨刀不误砍柴工”,产业发展,技术文化先行,注重对茶产业所涉及的科技、文化、营销各领域各环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加茶产业发展的软实力。有些地方拿出了茶叶产业扶贫资金的一半用来对茶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注重茶叶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湘茶集团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设立了500万元奖学金,激发高校学子学习茶与茶文化的兴趣热情,扩大产业及文化的影响力,也使企业发展得到人才储备和情感智力支持。另外,在销售的环节也特别注重感动客户的细节,石门白云山茶厂为购买茶叶的客户特制了冲泡绿茶的玻璃杯,杯上有本地茶品和文化展示,为防止错乱,于明显处进行了编号标注,让受众体会私人定制的感觉,感受销售人员的细节和用心,拉进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心灵间距。品牌建设中注重调动本地各方面的人才形成合力。湘西吉首在打造湘西黄金茶品牌形象时,将本地在外较有影响力的书画、诗词、影视制作等名家名人请出,形成合力,共同为家乡茶品设计商标和制作对外形象展示宣传片,借助外缘力量提升茶品形象、品位和文化内涵,取得较好效果。

二是产业发展中突出服务型政府的功能定位。当前政府对茶产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其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行政方式实现。湖南在茶产业发展中,政府始终突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定位,如政府主要致力于打造公共品牌、组织人员培训,协调社会各部门各项资源要素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支持和服务,营造本地茶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和环境。在宏观调控上政府也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茶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谋划,以做好和兑现各项茶产业引导政策来实现产业发展和调控。注重发挥本地茶产业专业人员的创造力,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员去做。如湖南茶叶协会是由湘茶集团出面联合各茶企进行组建,再由协会联合各茶企共同进行产业发展区域和品牌定位规划,制定行业发展规范。这种做法既突出了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和带动发展的作用力,又形成了全省茶企团结一心,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由于具备茶产业的发展专业性、实践性的谋划能力,茶协履行协调产业发展的职能效果较好。湘茶文化研究会主要由高校茶文化资深教授联合各茶文化研究者进行组建和开展茶文化研究。政府较少参与茶行业协会和文化研究会具体事务管理,以协会自治为主,注重调动和发挥茶行业和茶文化各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各级政府在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时主要根据茶业协会,茶业科技文化科研机构联合给出的草案意见进行,由于对茶业发展客观情况掌握透彻以及出台政策合理专业,因而对产业发展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三是合理务实的产业和品牌规划布局。茶产业发展中湖南茶各界特别注重结合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产业规划和发展。如在种植上,各地基本发展种植本地特色茶种,如桃源县种植的是本地桃源大叶种,吉首发展种植的是本地原生群体黄金茶,种植主要在湖南茶科所,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对本地土壤、气候、茶种等进行科学测量和育种种植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既实现了科学合理种植,又从源头上避免了与外地同质化竞争。加工茶品主要为采用本地传统工艺制作的茶品,突出本地特色。如安化千两茶、益阳茯砖茶制作工艺都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君山银针也为传统黄茶工艺制作的中国十大名茶。在茶叶品牌规划和茶品分类上,全省已基本形成由潇湘绿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湖南红茶,桑植白茶构成的“三湘四水五彩茶香”茶类品牌和茶品多样化,特色化,全面化发展布局。同时采取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联合发展,产生品牌发展合力。另外,品牌打造中注重茶品价格上的合理定位。价格主要以大众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进行定位,突出以价格优势助力品牌推广,吸引和扩大消费群体。还特别注重以科技和文化的力量来引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各环节均衡发展。湘茶集团成立了自己技术中心,联合国内外茶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目前已产生黑茶保健和茶叶功能成分提取方面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企业负责人基本上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茶技术专家、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茶非遗文化技艺传承人为主,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茶科技的结合,在茶文化的挖掘上进行科学研究,让科技生长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通过有历史遗迹可寻的科技和文化让大众建立起对湘茶品质的信心和文化信仰。

四是重视茶文化品牌营造和展示。考察中我们发现,湖南茶业各界特别注重茶文化品牌的营造和展示。湘茶集团和稍微有些规模的茶企都在各自茶文化挖掘、营造和展示上做足了功夫。如湘茶集团在自己的园区建立了湖南茶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湖南茶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定期举行各类茶文化讲座和培训,对外传播湘茶文化。桃源百尼庵茶为民营企业,也举全力建立了自己的茶博物馆,将当地茶文化历史进行集中展示,帮助外来人员迅速认知和融入本地茶文化。安化白沙溪将已经中断数年的千两茶制作技艺从民间进行收集整理,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每年举办开杠节和建立大师工作室对外宣传黑茶文化。还特别将带有阳刚之气和制作特色的千两茶人工踩踏制作环节对外进行展示,让观摩人员体会茶叶制作的文化韵味和感受茶品制作的艰辛,从心灵深处增加对千两茶文化的认同感。另外还通过开设茶企高铁专列号,举办湖南茶文化电视频道,茶业网站,微信平台,发行茶业茶文化专刊、支持茶文化专著出版、茶旅深度融合园区示范展示等方式将湖南茶业茶文化全方位源源不断对外广泛深度传播。

在考察中我们也发现了湖南茶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这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影响湘茶向好发展。

一是茶业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涉及茶产业最底端的茶农利益还需要进一步保障。茶企和茶农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不够完善,茶农茶园租金、茶业利润分配较低的情况还一定程度存在,政府、茶企和茶农之间的互动还不够细致深入,导致彼此隔阂和矛盾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会限制湘茶后期稳步良性发展。希望政府和茶企多多倾听茶农心声,建立产业发展主体之茶农这一弱势群体合理的利益诉求表达、利益获得和救济机制,并实时进行保护,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助推产业发展。

二是对古茶树的保护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个别企业随意购买移植古茶树,古茶树移栽不当导致古茶树长势衰减,致死的情况也还存在。这让考察人员非常痛心。希望下一步湖南也能迅速跟上全国古茶树保护步伐,建立和遵守古茶保护规则,让全社会从心灵深处增加对古茶树的尊敬和信仰。同时深入对本地古茶的研究,实现古茶在经济,文化上更高的附加值。

三是茶叶种植、制作标准实施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茶叶种植上个别茶区还存在将农田直接转种茶叶,成片化大规模平面种植,导致茶青品质不高、个别茶厂制作时茶叶不落地等干净质量控制标准实施不力,茶品审评时茶品特征特色标准尚需进一步制定完善等问题。希望下一步逐渐建立、完善以上提及的各项标准并严格控制实施,全面更高水平提升茶品质量。

四是在茶旅发展决策上,个别示范园区规划时没有结合区位客观实情进行定位,导致投入过大,收益较小的局面出现。下一步可以通过打造特色和打动人心的茶旅文化,产出高质量茶品和其他特殊产品吸引茶商和游客,实现园区产值增益。

以上为本次湖南考察所见所思,由于水平局限,难免不周全,敬请大家不吝赐教!


  
上一篇郭清香:讲好湘茶故事 盘活湘茶发展
下一篇曲蓉:湘茶产业中的传统与现代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