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清:海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编者按:本文为第六篇海南茶文化考察个人报告,作者为九江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时隔三十年之后再次踏上海南这片热土,是因一次因茶而起的行程。到海南之前,许多人都会惊奇,海南有茶吗?我们选择这次行程,有过很长时间的酝酿,作为一个茶产业考察的范本,海南茶产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是我们考察的重心。在海南,我们从海口落地,走儋州,过琼中,盘桓五指山,经三亚到万宁,最后在海口结束了十多天的行程,我们走访了多家茶企,造访了众多的茶人,行程安排紧凑,考察内容丰富,获得了大量宝贵第一手资料,让我们的本次考察活动内容翔实。
考察中我们感受到海南茶文化与本土的民俗风情的深刻融合,我曾经在以前的文章中,说到海南的围炉煮茶,疫情过后的茶生活里,海南也曾引领了时尚潮流,这同样与海南本土民族黎族的传统生活范式相关。黎族有客来敬茶的习俗,煮茶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仪式。人们将采摘的茶叶放入陶罐中,用明火慢慢烘烤,待茶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后,再加入山泉水煮沸。这种煮茶方式不仅能充分释放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还蕴含着黎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客来敬茶的习俗中,主人会用最诚挚的心意,为客人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五指山是热带雨林中的高山,昼夜温差大,围炉煮茶实在是一种山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一、海南茶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区,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它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茶文化,使茶产业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地处祖国南端的热带海岛海南,除了闻名遐迩的椰林沙滩、旖旎海景,悠悠茶香也在这片土地上悄然飘散了数百年。海南茶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融合了历史沉淀、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独特史。然而,与福建、云南等茶叶大产区相比,海南茶产业仍面临种植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其基本现状表现如下。
1. 种植规模与区域分布
截至2024年12月,海南茶叶种植面积达3.6万余亩,其中五指山市作为核心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省的47%。白沙、琼中等市县也在积极推进茶园建设,计划到2025年将茶园总面积扩大至4万亩,这个种植规模是很小的,极大地制约了海南茶产业的生产规模,显然,生产茶青扩大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极大地受到海南土地资源的制约,海南茶产业显然不能走一般茶区的产业发展之路。海南茶业怎么走,是需要有创新性的产业设计之路的。
在我看来,做品牌比种茶要现实得多,具体怎么操作,需要有更阔大的视野。海南中椹公司的陈怀中先生的做法很值得借鉴,陈先生拥有多家公司,经营领域涵盖茶叶种植、茶品开发、景区运营等产业,他的研究方向主要为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和苦丁茶。作为岛内为数不多的茶学专业高材生,因其专业背景,既培育了多款茶树种,研制了多款市场反响极好的相关产品,为海南茶叶开发做贡献,他围绕茶叶展开的种植、加工、科研等所有活动都应该服务于茶叶商品属性,做品牌卖出去获得收益,才是茶商品的终极之路,陈先生在做市场和做品牌方面是很成功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特别是在规模和产能不能大幅度提升的海南岛,发展茶叶经济的独特路径。
2. 品种与品质特点
独特的海南大叶茶资源,以其独特的雨林生态环境和风味品质著称,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的特点。近年来,海南通过茶树基因测序和优种选育,进一步提升了茶叶品质。但其规模限制,这只能成为高端小众的路径之一,比如妙自然公司出品的茶,一泡要卖到99,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路径,国营农垦的白沙茶厂走的是大众化的路径,因为海南茶厂种植面积虽然不多,但独特的气候资源使其采摘时间特别长,在单位产量上极有优势。产品质量稳定,很受大众喜爱,我们买回来的白沙绿茶,价格便宜品质优秀,实为优质好茶。3. 品牌建设与市场表现
海南已形成“海南雨林大叶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以及“五指山红茶”“白沙绿茶”等市县区域公用品牌。在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仍有待提升。 这是专属海南的优质财富,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依然是海南茶产业的重中之重。
在制茶工艺上,海南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将传统手工制茶与现代机械化生产相结合。一方面,保留了手工制茶的精湛技艺,确保茶叶的独特风味;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农垦系统的茶厂,即使产能不足,依然引进了现代化的茶叶生产线,让我们看到了海南茶产业的渴望扩大产能的决心。
3.地方茶文化方兴未艾
关于海南的茶文化,特别值得一书的自然是海南本地独特的茶馆文化,海南的老爸茶别具特色。我们在海口,万宁的乡镇,都体验了老爸茶文化。在热闹的城镇街头,茶馆是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无论是清晨的早茶时光,还是午后的悠闲时刻,人们围坐在一起,品茶、聊天、谈天说地。一壶香茗,几碟茶点,构成了海南人惬意的生活图景。相比于广府的早茶,老爸茶更接地气,喝的茶是鹧鸪茶,朴素热闹,更具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我们看到早年从海口闯世界的华人先民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的文化传播路径,在海口的骑楼老街,我们聆听了尚南堂的故事,“尚南堂,下南洋。别妻儿,告爹娘......”这个鹧鸪茶的童谣和传说,记载历代海南百姓前往南洋寻求生计的乡愁故事,尚南堂的郗志强总为考察团成员精心安排了告别茶宴,帅气浪漫有情怀的郗总用诗一样的语言介绍了他们的鹧鸪茶,“我们所准备的鹧鸪茶宴,它是一片鹧鸪茶叶的交响曲”,浠志强先生从茶饮、茶酒到茶宴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茶文化呈现中、在独具海南风情的骑楼老街,花了五十万买回了老商标,复刻了尚南堂这个老品牌,以此展示鹧鸪茶多元的体验方式与文化。尚南堂的复兴代表着百余年后新海南人在新时代进行的商业探索和文化赋能,这无疑将构成现代海南茶馆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海南茶产业面临的挑战
海南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中原茶文化兴盛,海南虽地处偏远,却也在与内地的交流中,开启了茶叶种植的先河。早期茶树品种多为本地原生种,黎族等少数民族是海南茶叶的早期生产者与使用者。他们在山林间发现野生茶树,采摘鲜叶,经简单晾晒、炒制后,用于日常饮用或招待宾客。茶叶不仅是饮品,更融入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成为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在祭祀、节庆等重要活动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我们在考察中,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当地茶人,都能津津乐道讲述五指山原生茶的故事,可惜由于五指山属于国家森林公园,我们考察时间有限,没有机会见到原生野生茶树。海南茶产业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种植规模与产量限制。海南茶叶种植面积较小,产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品牌影响力不足。与国内其他茶叶大产区相比,海南茶叶品牌知名度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
科技创新与加工水平待提升。茶叶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制约了产业升级。
产业链延伸不足。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程度较低,产业链延伸不够,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三、海南茶产业发展策略
1. 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海南茶产业的科技创新,近年主要从加强茶树基因测序和优种选育,推广生态茶园建设,提升茶叶品质入手,茶企做大做足海大种文章,一些有实力的茶园从云大种和海大种的拼配上做文章,力求生产独具海南味的茶叶品牌。以求与福建云南等茶叶市场的差异化优势。这个思路是很有建设性意义的,但毋庸置疑,这条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要有真实数据支撑、二也需要大量的茶产量做支撑,目前来说,只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有点骨感。需要更大的投入和科技支撑。
步入现代,海南茶业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壮大。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海南引进了许多优良的茶树品种,如福鼎大白茶、铁观音甚至云南紫娟茶都有引种,与本地品种相互融合,培育出更适应海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茶叶不仅产量提高,品质也更加稳定,口感更加丰富多样。此外,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建设茶叶大数据平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也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2.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
打造“海南雨林大叶茶”高端品牌形象,积极参与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可以通过设立品牌发展专项扶持基金,支持企业创建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
海南在茶产业上率先引入碳指数标准,其目的就是要做足海南茶的生态有机文章。在我看来,生态和有机未来应该是茶行业的入门级标准,海南要在这一点上做文章是必须的,但并不足以支撑其独特性。
3.促进茶旅融合,延伸产业链
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如茶园观光、茶艺表演等,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建设茶旅融合综合体,如五指山水满茶旅风情文化小镇,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考察期间,我们注意到海南茶产业正逐步向茶旅融合方向延伸,开发了五指山水满茶旅风情文化小镇、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中椹公司的旅游产品,尚南堂的鹧鸪茶伴手礼,都有文章可做。
4.做大做强海南茶业与自贸区发展战略的产业文章。
在海南自贸区蓬勃发展的宏大格局下,为海南茶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自贸区实施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如简化进出口手续、降低关税壁垒等,让海南茶叶能够更加便捷、低成本地进入国际市场。茶叶出口不再受繁琐手续的束缚,通关时间大幅缩短,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这使得海南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得以提升。海南可以利用自贸区优势,成为中国茶业撬动海外市场的桥头堡。自贸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和消费者,为海南茶业带来了直接的消费群体。游客在海南旅游时,有机会品尝到当地特色茶叶,从而激发购买欲望,形成口碑传播,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市场。
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客观上也可以为海南茶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比如跨境融资便利化、金融衍生品创新等,可以让茶企能够更容易获得发展所需资金。茶企可以利用跨境融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种植设备和加工技术,提升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还能借助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稳定运营。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自贸区的人才政策为海南茶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在岛上的考察中,接触了大量的新海南人,相信自贸区出台的人才的优惠政策,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与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管理等各个领域进入海南,依托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更好地为海南茶产业服务。比如具有国际视野的营销人才,能够帮助茶企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推广策略,开拓国际市场;专业的茶叶科研人才,能够助力茶企开展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海南茶业向高端化发展。
海南茶业的发展也为自贸区建设增添了独特魅力。海南茶叶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是自贸区对外展示的亮丽名片。当海南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青睐时,海南自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随之提升。茶叶贸易的繁荣,吸引了更多与茶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入驻自贸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自贸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海南茶业在茶文化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自贸区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艺表演等活动,海南将独特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对海南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自贸区的文化内涵,还为自贸区内其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总而言之海南茶业与自贸区发展战略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推动海南茶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海南茶业也应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自贸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实现两者的协同共进、互利共赢。海南茶产业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品牌建设、促进茶旅融合等措施,海南茶产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茶文化的全球传播贡献力量。
5.利用农垦资源,打好海南茶产业农垦牌。
海南农垦是撑起茶业生产的坚实脊梁,在海南茶业发展的宏大版图中,海南农垦系统宛如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种植、加工到市场拓展,全方位塑造海南茶业发展轨迹。
海南农垦系统拥有广袤且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坚实的根基。在海南各地,农垦的茶园星罗棋布,像五指山、白沙等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农垦茶园凭借着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蓬勃发展。五指山地区海拔较高,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且富含矿物质,农垦在此开辟的茶园,产出的茶叶芽叶肥壮,内含物质丰富,为优质茶叶的诞生提供了先天优势。这些规模化的茶园,是海南茶业产量稳定的重要保障,让海南在全国乃至全球茶叶市场中拥有了一定的产能话语权。
农垦系统在茶叶种植技术的革新与推广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多年来,农垦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探索适合海南本土的茶树品种与种植方法。他们引进优良茶树品种,如从云南等地引进的大叶种茶树,经过改良和培育,在海南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产出的茶叶兼具独特风味与高经济价值。在种植过程中,农垦推广绿色生态种植理念,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合理施肥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茶叶的品质安全。同时,通过精准灌溉、科学修剪等措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海南茶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茶叶加工环节,海南农垦系统的现代化加工厂发挥着核心作用。先进的加工设备与精湛的制茶工艺相结合,从鲜叶采摘到成品茶出厂,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例如在红茶加工中,精准控制发酵时间和温度,使得海南农垦生产的红茶香气浓郁、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在绿茶加工中,采用先进的杀青和干燥技术,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鲜爽口感和丰富营养。农垦系统还注重茶叶的深加工,开发出速溶茶、茶饮料、茶多酚提取物等多种产品,延长了茶业产业链,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目前最有实力的茶企依然专属于海南农垦集团。海南农垦凭借成熟的营销网络和强大品牌影响力,将海南茶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农垦旗下的茶叶品牌,如“白沙绿茶”等,早已成为海南茶业的名片。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类茶叶展销会、电商平台推广等多元化营销手段,农垦茶叶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畅销,还远销海外,让世界品味到海南茶叶的独特魅力。农垦系统在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提升了海南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海南茶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之海南农垦系统凭借土地、技术、加工和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在海南茶业生产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推动了海南茶业的现代化发展,还传承和弘扬了海南的茶文化,成为海南茶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
结语
早在宋代,海南茶叶的种植和贸易得到发展,随着海南与大陆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茶叶作为重要的商品,开始销往内地。海南茶文化的巨大发展,与苏东坡密切相关。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茶文化爱好者,他的茶文化思想被称为“闲适茶文化”,强调茶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他认为茶不仅能清口解渴,更能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他在诗词中多次描写茶道、茶具和茶香,如《汲江煎茶》中描绘了取水、煮茶、饮茶的全过程,展现了茶文化的细腻与深邃。苏东坡贬谪海南期间,尽管生活困苦,但他对茶的热爱并未减少。他在海南期间,不仅品茶,还通过诗词记录了海南的茶事活动。例如,他在《汲江煎茶》中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描绘了他在儋州取江水煮茶的情景。这种对茶的热爱与记录,不仅丰富了海南茶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人研究海南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苏东坡在海南期间,通过诗词传播了茶文化,还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推动了茶文化的普及。他常常与好友和学生分享茶事,甚至将自己珍藏的名茶与友人共品。这种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得海南茶文化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下的海南,苏东坡与海南茶的关系已成为海南文化旅游的重要元素。海南通过“茶旅融合”模式,将苏东坡的茶文化思想与海南的自然风光相结合,开发了茶文化旅游项目。例如,儋州的东坡书院、白沙的茶园小镇等,都成为游客体验茶文化的重要场所。
为了推动茶业的发展,海南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茶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通过建设茶叶种植示范基地、举办茶文化节等活动,提升海南茶叶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同时,海南还将茶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开发出了一系列茶文化旅游项目。游客可以走进茶园,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了解海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海南独特的茶文化魅力。海南茶业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岁月的沉香,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不仅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海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相信在未来,海南茶业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琼岛茶香飘得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