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绿宝石品牌创立者之后人眼中的贵州茶今昔————电话访谈牟小玲女士录音文字整理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绿宝石品牌创立者之后人眼中的贵州茶今昔

——电话访谈牟小玲女士录音文字整理(中)

时间:2018814

地点:贵州省植物园内某茶室

受访者:牟小玲(现代贵州茶业的重要奠基者----牟应书先生之长女)

采访人:李萍

 

李老师:您父亲当时成立的家族企业叫什么名字?

 

牟大姐:贵阳春秋事业有限公司。我那个弟弟是农学院学茶的,科班出身。我当时在湄潭茶厂制茶工厂搞财务了。大家工作都很好,但是我父亲说不行,你们要出来,你们要来办这个企业。

所以我们公司成立了,我们就都从单位停薪留职出来了,就从无到有干这个企业。我们刚刚出来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品牌,梵净山茶园的茶我们也卖,三年就在贵阳市卖出名了。所以现在梵净山茶叶在贵阳的名气,基本上是我们那三年做起来的。我们然后开始种茶、办工厂。我们去了罗甸、夏云,最后09年的时候,承包了农科院的茶厂(水稻研究所的茶厂)、加工厂。现在我们又有了自己的茶厂和加工厂,我们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实现了。我们就在农科院这个地方,0201年的时候,最开始接触到茶园感觉都不行,我们就自己培育茶园。当时茶园坡面不行,都是外行搞,他们没有办法、搞不下去了,就给我们。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整个茶山全部是草山,连茶都看不到。我们从除草、修剪、整理茶园,把茶园恢复、扶壮,2001年的时候,我们选了一二三四叶,开始试制,试制的产品就是绿宝石。

 

李老师:这是第一次试做绿宝石吗?

 

牟大姐:做出来的时候我们觉得非常好。当然这个实验还是很长的,可能有上百次的试验。因为我们一家都是内行,都是搞技术的专家,所以我们做起来相对来说比人家容易一点。后面我们觉得这个茶太好了,我们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我父亲就说起一个绿宝吧,后来我们家人都说应该叫做绿宝石,就说它翠绿,它又是颗粒一样的像宝石一样,品质又非常好。又要反映它的形状和颜色,又要反映它的品质,所以我们取了绿宝石,后来就注册、成功了。成功了以后,我们这个茶01年开始创制,02年做了一点,03年工艺完全成熟了,就大量投入到市场了。那个时候我们一年大概做6000斤左右投入市场,市场上我们当时这个茶从来没有打过广告,我们没有钱,我们一直都是白手起家做、搞技术的,我们就口口相传。就靠我们的茶,就让消费者喝,口口相传一个一个喝。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每年卖到10月份的时候,这个茶就没有了,卖完了、不够卖。每一年最晚的时候卖到12月份,差不多都是10月份。后来到年底,每一年的电话都被打爆了,让我们第二年新出来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打电话、给他们讲,他们要来买。

这个茶当时我们做出来的时候,03年我弟弟把它带到中茶所,当时中茶所的副所长,是我们国家顶尖级的感官审评的专家沈培和(音)老师,沈老评这个茶。我弟弟讲述那个经历比较有意思,他说当时他们进去好多人,沈老去审评。审评了以后他出来,他说他眼睛发光,说谁叫牟春林?春林说我就是,他说你这个绿宝石的茶太好了。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没有看到过由这么大的原料、一二三叶生产出这么好的茶叶,就是用普通茶的原料,生产出来名茶的产品,这个产品非常有特色,而且是全机械化生产,又可以量产。这些专家真的非常的吃惊,对这个产品非常的认可。然后他马上写了一封信,他当时担任北京吴裕泰的技术顾问,就说吴裕泰要卖什么茶,先让沈老给它们把关它们才进。因为沈老是中国顶尖级的感官审评的专家,所以后来我们把这个信送到北京。

这个茶我们在贵州实际上后来也送去评比,每一年贵州有名茶评比,我们送去以后,在贵州第一次05年的时候只得了一个优秀奖,当时我们有一些失落。觉得沈老都这么夸赞了,这么赞赏的茶,怎么到贵州评比我们就得了一个优秀奖呢?我们非常不解,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行家都是专家,我们眼中的茶都是好得不得了的茶,为什么在贵州得不到奖?最后发现他们评判的标准,他们觉得我们这个茶选用的是一二三叶,这么大的叶子在打分的时候,不管从外形到叶底,都打的是中档。我们平常有甲、乙、丙几等,他们都是评乙等,都分到乙等分上面去了,分数一下子就下去了,他说你这么大的怎么和独芽比?我们茶讲究色、香、味、形,你的形状怎么比?他们没有创新的产品?而且这个是综合品质非常好的产品,不是这样去判的,可能还是比较局限的。06年的时候,当时中国国际名茶评比第六届还是第四届,在北京评比,我们说送样吧,我说我不送了,我弟弟说送吧,他说还是送一个。我们送去以后,那一年我们就得了一个金奖,而且我们在全国的名优茶排名当中我们排第四名。所以真的不简单,那一次对我们全家人是一个莫大的鼓励、极大的鼓舞。就说专家视角不一样,他当时专家就说了,他说这个是中国绿茶发展的方向,为什么?这个茶选用这种原料,大宗茶的原料,原料太多了,又是全机械化的生产。这么大的量、量产的,这么有特色的产品,它的价值不得了,对产业的贡献不得了,对贵州茶产业的贡献,对中国茶产业的贡献也不得了。你想他说的是中国绿茶发展的方向了,所以就得到了一个金奖,我们好受鼓舞。它的香气分得了96分。

 

李老师:接近满分了。

 

牟大姐:那个时候绿宝石不光在贵州有名,在中国特别是在行业内的圈子里面,在审评的专家里面,在茶叶专家里面,也奠定了它的地位。当时那一届我们去评的时候,而且绿宝石是贵州唯一获金奖的茶,贵州出了那么多茶,也没有一个得到过金奖。像都匀毛尖一个都没有。

 

李老师:你们是后来居上。

 

牟大姐:不是,它的技术含量高,产品的价值非常大。因为它是用了这么大的原料,还有它又是可以量产,它又是一种创新型的产品,你想这么多优点,还有本身产品的质量、品质,它又是达到名优茶的风格。这么多的优点汇集到一身,你说好不好?而且把贵州高山茶,贵州优良的品质,最好茶叶的品质,把它体现得非常好、展示非常好。通过绿宝石展示了贵州良好的生态,好的优良的加工工艺,我们的加工技术,良好的生态、优良的加工技术都展示的非常好。06年的时候,我们当时的产品不够卖,当时我就一个茶园在凤冈县。贵州大力发展茶叶,以前贵州的茶叶才100万亩,各个县都很着急,为什么?没有品牌,什么都没有。比如凤冈,它当时就在打一个锌硒茶,你说锌硒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内含的物质、微量的元素。你说你这个微量元素,你说我又不像其他的东西可以感知出来,比如甜的可以感知出来,香的也可以闻到。你这个很模糊,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没有办法走不出来。当时的县委书记叫做王贵,他和我最小的弟弟是大学的同学、上下铺,所以他有意把我们引到凤冈,我们本身也需要(扩大),因为我们本身不够卖。

 

李老师:需要扩大种植面积。

 

牟大姐:我们也需要扩大产量。第二凤冈需要品牌,就想把我们绿宝石引进去。当时湄潭的田罡书记也非常想(招商),说你到我们这里落户,给了很多很多的优惠政策,湄潭又是我们的家乡。但是我父亲和我弟弟他们从哪一个角度看呢?他们觉得黔北湄潭比较先进、技术好,因为浙江大学在那里留下了遗产了。凤冈落后一点,凤冈的田坝那一片茶刚才种起来,品种比较适合我们产品的生产。所以他们权衡再三还是落户到凤冈,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凤冈春秋公司,在凤冈田坝。我们去的时候田坝非常落后,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十多年前,我们是08年去建厂的,07年年底把这个事敲定下来了,07年年底就开始建厂,08年开始投产。我们去的时候很落后,他的茶器都是堆在地上,加工都很落后,房子都很破旧。我们当时去的时候,鲜叶没有多少钱一斤,8毛到15。我们去了以后,我们干茶成本才8块钱一斤。我们去了以后,我们的鲜叶收购价多少?4块起底,高的卖8块。农民的鲜叶是不是增长了几倍到十倍?你不知道,当时我们那个工厂每天排成长龙。假如我们收购不了的鲜叶,我们验收不过的,走出我们的围墙,马上价格要低一半。所以当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我们量大。我去的第一年生成了几万斤,量也是比较大的。生产带动了凤冈县、田坝村的发展,所以田坝我说凤冈有今天,他们真的应该感谢我们带给他们的。这个是富民的工程,很多不知道历史的,我们也很少说这些,不到一定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不愿意讲这些。这个是它的前因后果,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当时我们去了以后,因为我们是原料收购,起底是4块钱一斤,你过去才8毛,最多才卖1.5块,我现在收购4块。而且产量又大,收入也多,所以当时农民很振奋了。

到了09年的时候,贵茶的王晓春董事长成立了贵州贵茶,没有品牌,就找到我们春秋。说希望能够和我们合作,能跟绿宝石品牌合作。在这个时候凤冈县整个班子也希望我们把绿宝石这个品牌拿出来,让凤冈县政府来打造,作为一个公用的品牌。当时我们一想,如果我们拿给政府了,就像现在的都匀毛尖和湄潭翠芽一样,那么就完全失去保护了。虽然你把品牌做好了,但是没有保护了,不利于品牌的成长。因为我们还是站在技术的角度,站在有利于产品质量和品牌这个角度考虑,王晓春董事长本身还是很有实力的,也是干实事的,我们就和他合作了,后面把这个厂给他,所以说绿宝石那个品牌就单一这个品牌就和贵茶合作了。

 

李老师:成了贵茶的拳头产品了?

 

牟大姐:对,我们也成了一个小小的股东。我们现在的比例很小,因为当时我们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感觉,知道这个品牌太好了,但是我们的力量有限。比如说这个小孩明明是栋梁之材,但是我没有办法把它培育出来,我的力量太小了,靠我自己的力量肯定不行的。如果有这样一个大企业打造,是有利于这个品牌成长的。现在到了贵茶以后,它现在的上游企业都有十多家,在贵州全省不同的地方都在生产绿宝石。最后事实证明我们这个举措,我们今天也不后悔,就是说这个品牌对贵州省贡献是非常大的,这个产业贡献很大。而且贵茶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你看绿宝石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产品质量很好,还有出口德国,让绿宝石走出国门,这些都实现了我们没有实现的梦想。所以说虽然它离开我们,但是说到绿宝石,都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当然有一些人不知道,以为绿色宝石就是贵茶的,没有关系的,我们觉得只要这个东西对这个产业的贡献大,我们就释怀了。特别是我父亲,我父亲做了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贵州最好的产品走出贵州、走向世界。这个是他老人家的心愿,这个产品让他老人家实现这个梦想。

我们那个时候,作为春秋我们是绿宝石的创始人之一,我也觉得还是挺好的。后面我弟弟为了那个产品绿宝石的质量,从源头抓起,从基地好的原料(抓起),还有加工、拼配,我弟弟就从我们公司出去到了贵茶,任它的技术总工,就这样离开我们公司到贵茶去支持他们,把这个东西做大。所以现在这个公司就是我和我最小的弟弟晓秋,我们在支撑这个公司。我们公司一直坚持还是做我们安全优质、有特色的产品,这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紧紧围绕这个,我们这几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春秋红宝石、春秋金宝石、春秋银宝石,今年十一届“春秋红宝石”得了金奖,“春秋一品香”得了金奖。国际名茶评比,今年“春秋银宝石”得了金奖,“春秋金宝石”得了银奖,我们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我们一直在努力。实际上现在的银宝石就是绿宝石的升级版,原料更上档次、更高端。但是现在绿宝石已经成了一个,在省内外名气非常大的产品,而且可以量产的品牌。而且它是多叶的,它的内含成分非常丰富的,被大众所喜欢的产品。

所以说绿宝石从它的出生到现在,都是和我父亲有关的,跟我父亲和我们姊妹几个努力是分不开的,没有我父亲就没有这个企业,没有这个企业就没有绿宝石这个产品。今天来看好像这个产品生产没有什么,我有时候和他们开玩笑,我说爱迪生发明灯泡,你今天生产灯泡是不是很容易?但是爱迪生没有发明灯泡的时候,是不是处在黑暗当中?这个东西的生产和创意绝非偶然。我们是两代人做才走到今天,才有产品的创新,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说我的父亲,我非常敬重他,他不光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我非常佩服我的父亲,他把他的一生都贡献给贵州的茶产业。后面这样评价他,说我父亲“是贵州现代茶产业的开拓者”,我觉得这个评价还是中肯的,给老人家一生也是很大的肯定。所以说特别是看到绿宝石今天做得很好,我父亲非常高兴,看到我们做的好,他也比较高兴。

 

李老师:牟大姐,我再请教几个问题。咱们绿宝石转让给贵茶之后,您感觉它的品质得到保证了吗?还是有提高了?或者是说有所退化?

 

牟大姐:它的品质下降了。

 

李老师:您觉得主要是什么方面?是品质监管还是茶园管理?还是其他什么方面?

 

牟大姐:它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第一个方面好茶是种出来的,不是加工环节可以加工出来的。这个从茶园到加工,一半一半的。那个时候茶园在我们手里面,我们全部是有机肥、饼肥。我们的茶园高投入、高产出,我们投入是很大的,因为我们的茶园不大,我们有这个力量。到了贵茶以后,贵茶和那么多上游企业合作了以后,农民不可能这样投,他也投不起,国家也不支持。第一从源头上来说,你的原料是有问题,你内含的物质比我们当时的产品内在的东西少一点。

第二,很多企业都在生产,最后进行拼配。因为制茶是一个实用技术,技术性很强,还不是短暂的,没有一二十年的功力时间的积淀,制茶的技术不可能完全掌握。会非常容易,但是要做好比较难。在这么多企业、这么多师傅做它的时候,每一个师傅由于受文化程度,本身生长的环境,自身的技术高低,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它的产品质量,会让产品质量发生差异。还有一个品种,比如这个品种,虽然品种相同,但是地域的影响很大,长在不同的地方,我们说的是生态,海拔的高低、生态环节、小气候等等,这些客观在影响它,人为也在影响它。这么多东西在影响它,你想最后要大拼配,要把这么多东西融合在一起,有可能达到我们以前小锅炒的水平吗?肯定是不可以的。因为要做成一个工业化的产品,要做成量产的、很大的产品,这么大融合、大拼配的产品肯定做不到的,客观上就不可能。两个原因导致了绿宝石今天品质有一些下降,也不是下降了很多。

 

李萍您刚才说您弟弟在贵茶担任技术总工,他对品质的监管能够说话、掌控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他的管理工作也会受到一些约束?

 

牟大姐:肯定的。他是搞技术的,他上面还有总经理、董事长。比如我跟你讲这个茶叶需要施肥,农民说我没有钱。比如贵茶公司可不可以拿一笔钱来给你屯肥?我弟弟可以提这个建议,但是会不会被采纳,他做不了主。这个东西掌握在他手里,他没有指挥资金使用的权力,这个是显然不可能的。还有生态环境、小气候,客观上没有什么办法的。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贵州的环境,海拔跨度很大,从100米多到2000米多,落差大,虽然都是贵州省,都是相同的品种,但是它那个品质差异非常大。还有树林、茶树,比如你是哪一年种的,树林的年龄、海拔高度、采的标准控制,这是很多的综合因素,影响它的品质,也一定是一个综合的因素,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多因素构成的,这么多的因素我弟弟一人,我是搞技术的,比如我一个人搞技术,我又要管大田,又要管加工,又要管拼配,他一个人管得了多少?他说了他很辛苦,一天平均要跑200公里,过去没有配驾驶员,后来配了一个驾驶员,他一天在车上平均200多公里,可以想一下有多累,为了生产有多辛苦,头发都白了。他比我小三岁,但是看着比我还老,他很辛苦,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搞技术的人,又不是会吹的会说的人,就是干了一些事,我们这个家族为贵州茶产业,(做了很大贡献)从老一辈子,我父亲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学习追寻,不断进步,一直在探索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做产品,做什么样的产品。

    因为我去年考了一个全国首届评茶师,我是学员,当时要求条件很高,首先是国家二级评茶师。要是大专生,评茶师还要达到三年以上,还要通过面试,还要写论文,录取了才能去学。我去学,通过这个机会,就带上了贵茶的绿宝石,带上了我的产品——红宝石、银宝石,带去让老师审评。现在我已经被他们中茶所选为茶艺师的教学员了,这个荣誉非常不得了,贵州很少有人获得这个荣誉。绿宝石也是我把它带进去了,也为他们获得了荣誉。我在为他们推广,我在拼命地推广,我出去就是代表贵州茶,当我出省的时候,我走出中国是代表中国茶。

    我有时候代表中国参加很多的活动,我本身就是一个专家,从加工到茶叶审评,我就是非常在行的,我创制了很多国家级的名茶。我有这个底气,我去参加俄罗斯茶叶交流的活动,当时有一个艺术家,他是国家艺术院的艺术家,对我评价好高,还专门给我写感谢信,那个影响力还是不得了,这是中国茶的魅力,不是我有什么魅力,是中国的茶的魅力不得了。只要你传播的好,传播的渠道好,本身传播茶叶的人水平比较高,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我这一次去,就把贵州茶(传播出去了)。我们老师点评这个茶,我们全班同学鼓掌。他说这是贵州现在主要茶叶的牛牌,这次为贵州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次他们代表了贵州。真是这么评价的,我都不好意思讲,在同行当中不好意思讲,代表贵州最高的加工水平。我的老师真是这样评价我们公司的,他说做出很大的贡献,从他父亲开始。当时学员介绍,我就做了一个自我介绍,我什么也没有讲,我介绍完了以后,我们老师马上接着就讲,说她的父亲是什么,她又是什么,所以在人家心目当中我们是相当有份量的,还是被认可的。

但是贵州茶没有这种很好的、真正懂行的人在外面宣传,把我们很好的产品通过一些渠道带出去让人家喝到,他对我们贵州茶没有认知、没有品牌。关起门来一家人热闹是没有用的,有本事到外面去弄一弄,让专家去认可你,让同行认可你,那才是本事。我们那个时候才是汇集了中国国家的高手,都是顶尖级的科学家、专家给我们上课。得到他们的认可你说我高兴不高兴?太高兴了。我把绿宝石带过去,我们老师点评。他说,你看绿宝石,标准清晰,如此清晰、产品质量等级划分如此好,他说这个是贵州最牛的产品,这个是中国绿茶发展的方向,对这个产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人家评价真的很高。我们家人走出去,我们的产品走出去,说这个话的人是谁说?是专家、科学家在说,不是我们在说,行政领导在说,是行家在评价你。这一次我们去参加一个黄茶沙龙,我16号马上要到湖南去参加一个黑茶的培训。

所以一个产品,通过绿宝石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谈一点自己的感受。真正一个好的产品,当把它开发出来,这个产品能够得到专家的、消费者的认可,而且这个产品还要经受检验,什么检验?历史、时间。就说通过很多年很多年检验以后,你的价值仍然还放在那里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很厉害了。不是说这个东西红一下就烟消云散没有了、昙花一现,绿宝石这个产品不是这样的。

 


  
上一篇与旅日茶文化研究者柯一薰女士面谈(下)
下一篇李萍教授与何心鹏博士会谈记录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