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徐千懿:湖北茶文化考察团考察心得 ——参访正山堂巴东红所见所感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

湖北茶文化考察团考察心得

——参访正山堂巴东红所见所感

安徽农业大学 徐千懿

 

  本次考察的始发站是武汉大学,考察团与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研讨会,为本次湖北茶文化考察揭开了序幕。在研讨会上,湖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孙军主任表示:湖北省正在致力打造七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包括“四绿(恩施玉露、武当山茶、襄阳高香茶、英山云雾茶)、二红(宜红、利川红)、一黑(赤壁青砖茶)”。从孙主任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湖北省对于茶产业宏观布局的气魄,也体现出作为“省”高度,希望产业发展要能兼顾地方,做到“雨露均沾”的立意。

  尽管湖北省作为茶圣故乡,又有当阳玉泉寺等在中华茶史上有崇高文化地位的殊胜之地,然而,一个省要一口气发展出七大区域公用品牌,势必得投入相当多的资源才有可能,否则也只是停留在施政口号而已。就湖北省外市场而言,能够有些知名度的,大概是宜红、恩施玉露和湖北青砖茶,但它们发展的状态并不算很好。

不客气地说,“宜红”之名常见于新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故纸堆,市场上却足迹寥寥,最大的问题在于特色不足。甚至部分消费者以为“宜红”是指江苏的宜兴红茶,可见其虽有一定知名度,但与湖北省的联系并不甚紧密。这趟行程之前,笔者曾以为宜红当年走的是大宗出口路线,或许山场不够优质,导致在新时代的产业需求之下难有适应的佳品。然而,走到宜红的诸多产区,虽未能进入深山一一实地考察,仅就山形地貌、气候环境初判也可见不应如此。或许是产业思路出了问题——做出口,做代加工,或是做区域公用品牌须对应完全不同的思路,从茶树品种选择、种植方式、茶园管理,到制作工艺、推广方式等,都全然不同。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之下,用做出口茶、代加工茶的思路来做区域公用品牌,无异于南辕北辙。

“恩施玉露”作为中国少有的蒸青绿茶,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再加上被选为“东湖茶叙”的指定用茶,近年声势不错。然而,据笔者观察,恩施玉露在湖北省外的能见度,仍多数来自于“尝一尝蒸青绿茶什么味道”的打卡心理。消费者尝过之后是否能形成一定量的长期转化,需要打上问号。至于同为“东湖茶叙”用茶的利川红,在湖北省内或许还有一点声量,出省之后名字是否能被消费者记住,更需打上问号。领导人的关怀和指定用茶的加持也有半衰期,如果没有过硬的品质和性价比成就消费市场的回头率,抛物线顶峰过后就是持续的下滑,未来如何仍需打上问号。

而“青砖茶”作为黑茶的品类之一,往往是关注过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四川雅安藏茶、湖南安化茯茶,乃至安徽老六安之后的陪缀。尽管地方上为青砖茶编造历史、打造夺人眼球的产业园,企图通过宏大的规模震慑消费市场,但效果确乎波澜不惊,它更多地还只是作为边销或外交的产业存在而已。根据我们私下的了解,湖北人,乃至赤壁本地人,并不买青砖茶的账,而考察团一路喝到的青砖茶,味道也是相对平淡。

  其实鄂西的宜昌市、恩施州一带,尤其恩施州的土壤富硒,山体多岩石,又在北纬30度的黄金产茶带上,可以说是发展名优茶的温床。但是,此次参与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组织的参访行程,“宜昌—恩施”这条线上参访的茶企众多,却仅在巴东品尝到真正有别于其他区域的亮点产品,故试就参访正山堂巴东红的所得探讨一二。

 

(一)官民合资,市场化运营

正山堂为巴东县引进的企业,将“骏眉红茶”的工艺带到巴东,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巴东县城投公司联合成立“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福建正山堂的辅导下开展生产及经营工作。从巴东红的产品标示上,可以看出其产品体系仍然归属于福建正山堂,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现阶段仅作为福建正山堂的原料供应商,为福建正山堂提供代加工服务。

福建正山堂的成功,除了有“金骏眉创始人”的招牌之外,更多地还是依靠产品的硬实力,如早期的“妃子笑”产品有迷人且有辨识度的荔枝香,可谓独步当时的红茶市场,颇具不可替代性。正山堂“金骏眉”借着与梁骏德先生的官司,炒起茶行业的关注,而以“妃子笑”为代表的特色产品的成功,才是为正山堂打下红茶基业的关键。虽然后来“妃子笑”的秘密被破解,产品被复刻,但仍然不影响正山堂在中国红茶产业里的地位。

  要打造新的区域公用品牌,引进市场上已有知名度且生产、管理、运营皆成熟的企业,借鉴、甚至是复制其成功经验,可以免去许多探索的弯路,也避免资源浪费。巴东红借势正山堂而崛起,同时还投入高额的宣推预算,不仅在巴东县境内的大小景点能见其广告,甚至不惜斥资在央视和高铁上投广告。虽然巴东县城投公司是国资背景,但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的市场化运营却相当成熟。

  

(二)重点打造“小神农架林区”

  《茶经》云“野者上,园者次”,市场上也常有“家花哪有野花香”的消费心理。因此,在品牌的宣传推广方面,只需要抓住荒野、野生的特性,主打希缺性,便能在高价的市场上引起注意。这与福建正山堂的宣传策略如出一辙。福建正山堂的金骏眉,也是宣称来自武夷山桐木村自然保护区内,采用头春头采的菜茶芽尖精工细作而成,原料珍贵且产量稀少。尽管后来滥竽充数的“金骏眉”充斥市场,消费者仍然清楚这些都是山寨货,即便是喝到虽来自真正桐木村内,但品质一般、加工不甚到位的正山金骏眉,也会认为自己可能喝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换言之,当崇高的品牌形象和价值感树立起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之后,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往往也会随之提升。

  巴东红的“小神农架林区”(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足以对标福建正山堂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此二者所象征的,除了原料的稀缺性之外,还带给消费者“生物多样性丰富”“限制开发”“无农药化肥”“野茶”“高品位”“高价值”等印象,与消费市场对高端茶的定义严丝合缝。

  然而,宣传不能仅止于听觉,还要能满足高端茶消费者的探索欲望。“小神农架”又分为“小神农架村”和“小神农架林区”。据说小神农架林区内海拔高地落差大、气候寒冷,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有相当的危险性,只有每年的5月初至8月底气候温暖之际,才有机会进入林区一探究竟。而进入没有手机信号的林区,必须雇上脚夫挑行李,一队人马结伴而行才能保证安全,往返至少需要三日时间。简言之,进入小神农架林区的门槛颇高。

为了保有小神农架林区的神秘感,又要满足茶爱好者的好奇心,正山堂巴东红公司在小神农架村修建了一条连接古茶园,长2.4公里的登山道。古茶园内的茶树恣意生长,较少人工管理的痕迹,最大的树高约5米,树头有汤碗口径大小,已有相当的生长年限。小神农架村的古茶园里,有些茶树的品种似乎更为原始,较为接近野生茶。除了“骏眉红茶”的工艺使然,此处独有的山场环境和茶树品种,或许也能成为巴东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三)“正山堂巴东红”的模式可能面临的风险

  “正山堂”的品牌,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在“金骏眉”“妃子笑”风行的时代,已奠定下其行业的发展基础与影响力,但随着国内经济走势下滑、消费紧缩,加上产地经济兴起,越来越多的茶农、初制厂上第一线卖货,无疑增加了大茶企整合核心产区资源的成本,同时冲击到品牌茶的溢价空间。为了稳固销售渠道和既得的市场份额,大茶企往往转向二线、甚至是三线以外的茶产区寻求原料,通过拼配等技术手段增量生产。然而,茶产业的发展铁律——增产势必伴随着质量下降——同时又扼住大茶企产品质量的命脉。正山堂早期的“妃子笑”等产品确实风靡市场,受到不少高端消费人群的追捧,但近年或许是受到原料的制约,质量开始下降,光景大不如前。又正山堂为了突破困境,在产品的包装形态上大做文章,甚至推出每泡1克、一份8泡的“金骏眉”产品,实际售价198元,每斤合12375元。然这类产品不仅质不逮价,还有过度包装之虞,不利环保,市场评价毁誉参半。

  巴东红与福建正山堂紧密结合,固然可以少走弯路、借势腾飞,但有鉴于正山堂为了应对市场内卷的操作,不管是产品质量的降低,或是过度操作包装概念,都有可能伤害消费市场的认可度。而现阶段巴东红依托于福建正山堂的产品体系发展,加工方式也主推“骏眉红茶”,产品风格与福建正山堂相近,这就很容易造成市场误解,认为“正山堂巴东红”只是正山堂在巴东的一个原料基地,用以冒充正山(武夷山桐木村)原料,企图鱼目混珠。换言之,认识巴东红之前,先认识的是正山堂,而正山堂的影子也就自然地被投射到巴东红身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文化推广方面,正山堂巴东红依托于小神农架林区的优势,企图塑造“神农发现茶的地方”“中国最早喝茶的地方”等论述,用以强化品牌内涵、增加品牌自信。然而,此类的论述在中国各地已然太多,消费者也只当作传奇故事过耳便忘,如若过分强调,则可能让理智的消费者望之却步(具有高品位的消费者往往是理智的),既不利于品牌推广,又容易陷入“中国茶卖故事”的窠臼当中。实际上,巴东红的文化推广应该依托于当代的生活方式,紧扣环保、生态、食品安全、农业永续发展等与时俱进的观念,让消费者之其所以然,或许更能够彰显其价值。

  在参访的座谈过程中,正山堂巴东红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巴东红最终还是要独立发展的。想必他们也意识到如果与福建正山堂的结合过于紧密,会影响到巴东红作为区域品牌的发展前景。而实际情况是,巴东红的红茶放诸宜红产区,固然有其特殊之处,但正山堂骏眉工艺的痕迹过于明显,作为福建正山堂的基地之一,为福建正山堂提供原料还可以。但如果要独立于正山堂体系之外,其产品风格尚须重新调整,重新试探市场的接受度,或者从源头,茶园生态、茶树品种等方面着手,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否则仅靠投入大量预算搞宣传,最终受益的,或许还是“骏眉工艺”而已。


  
上一篇叶晶晶:2022年湖北茶文化考察报告
下一篇李萍:荆楚大地茶文化掠影——2022年暑期湖北茶文化考察心得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