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黄西谊:贵州茶产业考察的感想和思考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黄西谊·人民大学茶哲所

 

贵州茶叶产业考察之行,不仅印证了贵州山美水美的说法,而且使我对贵州近年来茶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茶叶生产以超速度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优良,各级干部敬业,民风古朴。但另一方面,茶叶市场发育不足,产业链条较短,茶农受益有限,茶文化不够普及。下面是此行的一些感想和思考。 

1.发展模式

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规划,首先应当是全方位的: 生产、加工、品牌、市场、文化。在中国,如果说市场化之前还允许上述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市场化之后,这些方面的规划、抚育、成长则应当是同步进行的。尤其对一个新兴产业,品牌推广和市场建设甚至先行于生产,否则,整个产业就会陷入僵局。贵州茶产业发展之初,似乎更多地注重和规划的是生产和品牌,以致在10年左右的时间,茶农和茶企就面临市场饱和的困境,茶产业进退两难。这一发展模式到了今天必须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因地制宜,避免同质化。各地、各县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不同,要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允许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形成各自的特点。 

2.政府功能

贵州茶产业的发展,从确立发展贵州生态茶,到发展产业模式和资金支持,省委、政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残留了某种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 在今天市场经济已经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政府应当明确、调整自己的功能,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做,将经济的事情交给市场做。一个产业是否需要发展,它的体量应当有多大,一个产品是否有消费群体,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就茶叶而言,茶叶生产的规模、品牌的优劣也应交由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而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监管,协调、服务、社会安全等方面。如在宏观调控方面:在今天茶叶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政府可引导企业延伸加工链,为此需要协调科技部门、金融部门等合力攻关。又如服务功能,倡导和组织对茶农、茶企进行培训,灌输质量意识和茶文化内涵。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应当为茶农提供一种安全感,如确保补贴金到达茶农手里,防止茶企、茶商从中盘剥,同时在天灾人祸发生时保证茶农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再生产能力。 

3.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贵州确立发展茶产业,并抚育出了基地 - 合作社 - 农民模式,这一模式显然助力了贵州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并使大批茶企、茶商出现和获利。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比起茶企、茶商,茶农从茶叶发展中获益的比例是最小的,政府补贴金只有小部分到达他们手中;在利润分配中,茶农所得占比微乎其微。这样一种利益分配格局使农民很受伤,在夏秋季,有些地区的茶农任凭茶树疯长也不采摘,因为采摘的人力投入远远得不到相等的回报。这既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有可能因为收入减少导致茶农重新落入贫困陷阱。

贵州茶产叶发展的初衷,是提高农民(茶农)的收益,通过茶叶生产脱贫致富。茶农是茶叶生产的主体,是茶业复兴的重要参与者。但是,他们又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在权力结构中,缺乏自己的代言人;在产业结构中,位于最底端。为保护他们的利益,政府需要发挥安全职能,通过法制手段和财政杠杆,做出某种干预,例如制定好实施相应的经济法和监管条例,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并确保该机制的完善与有效运转。 

4.消费模式创新,产业引导消费

我们一直为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而骄傲,也常提及中国人喝茶者之众。但在层出不穷的进口饮料和新型饮料冲击下,比起饮茶大国如英国,中国喝茶的人数比例并不是很高的。就黔茶而言,市场饱和问题已严重影响茶产业发展和茶农增产增收。除了人们常提及的深度加工,还有一个思路,就是消费模式创新。

一般而言,在决定发展某种产业/产品或扩大其规模时,首先要摸清消费群体、消费偏好、市场容量。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由市场和消费引导生产。当市场逐渐饱和时,可考虑从三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是开拓新的市场;二是在既有产品基础上,做深加工、创造延伸产品链。这里涉及科技创新、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往往超出了个人、中小茶企业的能力,需有相当大的资本投入,因而多由规模型企业担此重任。三是对既有的消费习惯进行改良,达到消费模式创新的目的,这是一个投入成本相对低廉的途径,但确需创新意识。例如,英国人早期饮茶也使用茶叶,富人家用专门的茶具将茶叶取出后再添加牛奶饮用;工人家庭则将茶壶置炉上,不断煮沸,随喝随取。这样做往往引起肠胃疾病、甚至酗茶等问题。大型茶企看到这一情况后,便将红茶加工成红碎茶,小袋包装,一袋一泡, 一泡一杯。他们通过一切手段宣传袋泡茶的好处,在一切场合示范如何饮用袋泡茶,最终,袋泡茶成为英国人的主流饮茶形式,这一形式后来扩大到整个欧洲、北美洲、澳洲。由于英国人一天至少喝3-4杯茶,亦即需要3-4袋茶,自袋泡茶风靡之后,茶叶销量成倍增长,带来利润的成倍增长。这仅仅是一个生产引导消费、消费模式创新的一个例子,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但在扩大饮茶人口上,中国的确需要创造一些合适东方人的新消费模式。

  
上一篇吴远之:第二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下一篇李萍:关于荣西《喫茶养生记》的思考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