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谭芸:细品《茶经》(下)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第五是煮。第六是饮。我们今天略去不讲,着重讲第七章。

第七章是茶之事,就是他想在茶事活动当中表达什么样的“道”。前六章总结了茶的种植,制作,分饮及相关的器具配置的过程,到了这里进入茶事的部分。列举了48桩古代典籍当中与茶有关的事情,这其实体现了陆羽以史治茶的一个哲学思想。他搜集的全是典籍,没有他的个人观点,但是搜集这48则典籍一定有他的选择,包括典籍里面的人物和事。

什么是茶事?茶事就是吃茶之事,就是茶会活动当中,或者吃茶的故事,或者种茶或者跟茶相关的事情,就是何人于何时如何吃茶的事件。古往今来吃茶之事件不计其数,入选《茶经》的一定是有“道”可传的。《茶经》的事件可分为几大类事件:一个是名人故事篇,一个是茶的史料、地理篇,第三是茶的史籍医药篇,还包括了文学、诗词歌赋,这都是他引用的史料当中对于茶的资料,还有哲学,还有儒释道,还有灵异故事,包括鬼怪故事。

我们说事可传世,物以载道,那么他以史治茶,来格物致知。陆羽也讲了,“茶”发乎神农氏,初为解毒,广而告之,至汉末三国,战乱久矣,民饥之与食同,再到两晋,晋人尚清谈,茶酒宴兴,传之盛唐,陆羽集于大成,尚清饮,重文化,茶道始兴之。

古人对茶叶的功能、理解都不一样,神农氏取其“悦志”,说茶茗久服,令人悦志,就是喝了之后提神有劲,有利悦志。周公取其能“醒酒”,说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刘琨取“致知”,就是明白道理;华佗取其“益思”。陆羽《茶经》七之事所载之茶事,亦是见茶之用,以茶传法,利之以人,用之便得茶道也。

 

c710eebe13b2ecd01570473cc7ee2a13.jpg

陆羽非常了不起的一点是,他选的这些很多都是后世失传了的书。我们有幸能够集中在《茶经》里面得见,知道历史上有这样一本书,知道它是做什么的。

在此给大家分享几个古代茶事。这些茶事都集中在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茶文化萌芽的时期。虽然饮用药用茶的历史已经很长,但是真的把茶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上还是从陆羽开始的。

之前我说过,陆羽选择文献的标准都是为了载“道”,比如《晏子春秋》里面,它的记载很简单,就是晏婴给齐景公做丞相的时候,“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就是说他当丞相的时候吃得非常简单、简朴,就吃一点粗米饭,随便烤几个禽类的蛋。然后他有一种说法是茗菜,有一种说法是茶,就是喝一点茶吃一点菜,当时齐景公去他们家,就说你怎么吃得这么少,这是我的过错。但是晏婴说不是,我已经够吃了、很好了。说明他茶人尚俭,茶人一定是俭德的。在茶事活动过程当中都是非常简朴的。

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这可能是有人假托司马相如之名写的书,未考证。司马相如是大学问家,美中不足是长得丑,说话结巴,但是娶了一个富二代的夫人——卓文君。不过话说,中国古代的教育很先进,像司马相如这样的大学问家都在给小朋友写启蒙读物——《凡将篇》就是给学龄前的小孩读的,学的是中药的名称。例如鸟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这里面有一个“荈诧”,“荈诧”就是茶,就是发了酵的茶。这是在中国汉代第一次把茶列在中药的名录里头。

古代学龄前的儿童要认中药,先背名字,然后依次去辨认它,“荈诧”是第一次写在关于药,而且是关于中药的启蒙读物的典籍里面,你看古代这么伟大的人在干这种事情,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教育真的是一声叹息。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以茶代酒”,这个典故是从什么时候来的吗?“以茶代酒”三国的时候就有了,这个就是《吴志.韦曜传》里面,孙皓是吴国的亡国之君,吴国只延续了三代皇帝,孙皓为什么亡国呢,我估计这个孙皓太喜欢喝酒了,所以说“酒固道广,茶亦德素”。在今天为什么喝酒的圈子就没有喝茶的圈子有钱?大家喝茶越喝越清醒,大家都在研究怎么干事业,而且是很理性的;喝酒越喝越糊涂,当时乱拍胸脯,第二天我答应过你吗,没有啊,不认账。

这个孙皓每次请客,就是“座席无不率以七升为限”。古代的一升是现代的250毫升,虽然说250毫升,七升也相当于现在三斤酒,虽然米酒度数不高,但是也很上头。“虽不尽入口”,就是要求这些人至少得七升。虽然我没有都喝在嘴里头,反正“浇灌取之”,你也咕咚咕咚的灌下去,哪怕灌在衣服上也算。但是韦曜是吴国特别著名的史学家,是个大学问家,孙皓对他是非常偏爱。韦曜酒量不好,他最多酒量就2升,每次喝酒的时候孙皓让下人“密赐茶荈以代酒”。为什么“密赐茶荈以代酒”?在古代这个茶荈可以摆在桌子上,几乎跟酒分不出来,茶荈是发酵的秋茶,发了酵的秋茶颜色大概偏黄褐色,古代的米酒经过了发酵有一点偏黄的颜色,基本上能够蒙混过关的。所以叫“皓初礼异”,就是孙皓对韦昭的爱是有差别的,对他是有偏爱的。让底下的人偷偷拿茶代酒,是这个样子的。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晋中兴书》讲到陆纳为吴兴太守时,谢安想拜访陆纳,卫将军谢安也是一个名流,陆纳的侄子陆俶看他的叔叔没有什么准备,也不敢问他,就偷偷准备了十个人的酒席。谢安拜访了之后,看到陆纳所设的唯有茶和果。古代的茶事活动除了茶之后还有茶点,但是只有茶果而已,结果他的侄子到吃饭的时间马上把美食端上来了。谢安离开之后,陆纳打了他的侄子四十大板,就说你既然不能给叔父增光,为什么要“秽吾素业”——玷污我一向清白的名声,我喝茶是很简朴的,你为什么玷污我俭朴的名声。陆羽描写这个史实是很有意思的,他笔下留情,写的是“及安去”,就说等到谢安离去才打他四十大板,没有当面发作。所以里面的这些故事,它载的这种道,因为“精行俭德”之人就是茶道四谛,一定提倡“俭”,就是茶和果,就是客至奉茶,客人离去的时候可以上一碗汤,一碗蔬菜汤或者一碗果羹,古代的时候就是这种“以茶待客”之道,不能太奢侈,叫“秽吾素业”。所以你研究他的每一个字,真的在载道。

《搜神记》中记载夏侯恺,这个人在正史当中没有记载,传说他是一个管部队的司马。他正值壮年就突然因病死了,其实他的阳寿还有9年,为什么呢?因为阎王想找一个人做秘书,找了十个人都不识字,本来这个夏侯恺还有9年的阳寿,没办法就把他弄去了,他就突然间病死了。但是他死了之后,他的家奴看到了他的鬼魂,——然后看见他收他的马,摸他妻子的头,看着他戴着平时做官的帽子,穿得很整齐,坐在活着的时候睡的西壁大床上向人要茶喝。就是说明这个人多么的爱茶,死了之后做鬼都还要回来喝茶。

 

ce349d002d1ab41b082a40d24197d39a.jpg


茶之事有很多的题材,有的是书信,有的是野史,有的是神异故事,有的是教材,有的是地理学知识。还有一封特别有文采的感谢信。

这就是《谢晋安王饷米等启》。“启”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文书,在这里是下级给上级的感谢信。刘孝绰感谢晋安王颁赐物品的回呈。“气苾新城,味芳云松。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场擢翘,越葺精之美。”“疆场”就是田边、田头那个新长出来的新鲜的瓜,超过任何一种精美的美物。他说传诏官李孟孙带来了您的告谕,赏赐了我米、酒、瓜、笋、菹、干菜、肉脯、茗、酢八种。气苾新城:当时新城和云松的酒可能相当于现在的茅台和五粮液,他说你赏赐给我的酒比这两种酒味道还芬芳;你赏赐给我水边初生的竹笋,胜过了其他的美味的珍馐;你赏赐给我田头肥硕的瓜菜,超越了好上加好的美味。那白毛束捆的野鹿虽然好,哪里赶得上你赏赐的肉脯呢?你赏赐的白米像白玉一样;那上等的茶也跟米一样的美。这些赏赐我可以用三个月不必去筹措了,所以我记着您给我的惠赐,你的大德我永记不忘。最后一句是“小人怀惠,大懿难忘”。这是一封文采优美而又诚心诚意的一封感谢信。这就是古人的交往,陆羽要载的这种“道”就是 “小人怀惠,大懿难忘”的这种感恩的心态。

刘琨收到他侄子寄的礼物,跟他讲“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致之。”刘琨是西晋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西晋平北大将军,“闻鸡起舞”的典故就是刘琨和他的朋友两个人的故事。他给在兖州当刺史的侄子写的书信当中说,我身体感觉到烦闷,常常想喝到一点好茶,这个叫“常仰真茶”这个“真”字很重要,“真”茶就是道地的好茶。就是我们说原产地、有性繁殖的,野生的,我常常想喝到这样的好茶,如果有的话你尽管寄来,“汝可致之”,其他的东西我无所谓。这说明他需要的这个东西,我“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致之”,这就是说明茶的功效——“涤昏寐”。茶能够提神,能够解除你这种昏昏欲睡的状态。

任育长,这是《茶经》当中唯一的美男子,年少的时候就有很好、很美的名声,当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的时候,全国挑选120名挽郎,他位列其中;后来丞相选女婿,先选4个人,他也在4个人当中,是非常的美。但是他的人生也不是完美的,为什么呢?这个人“自过江失志”,实际上他是叛国了,他到了另外的国家,但没有说他叛国,只是说过江失志。你就可以看到陆羽的君子之德,他会非常客观的去看待一个人,不是说一个人投奔另外一个国家,就是叛徒,就是坏蛋,没有那么简单、粗暴的这种二元对立的东西。

有一次王丞相邀请当初的名士们来喝茶,依然像往日一样对待他,但是他的心态已经不太一样了,他惴惴不安,或者有更多的顾虑。别人给他端了一了杯茶,他立马问“茶(早取为茶)乎、茗(晚取为茗)乎”?。然后看到人神情不对,他就立马给自己解围,他说没有,我问这个茶是冷的还是热的。因为你用秋茶显然是用不好的茶来待客,春茶肯定是最上等的茶。这也是一个典故,说明了茶和茗的区别。

 

b36292d5601d8e2561a1c1be7055f3b2.jpg


《茶经》还记载、引用了很多地理方面的图书,这些图书记载了哪里有茶俗,哪里有茶山。

《坤元录》“辰州溆浦县三五十里无射山,云蛮俗当吉庆之时,亲族集会,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无射山”有可能在现在的湖南醴陵县,去年湖南醴陵当地媒体发动一个活动叫做“寻找无射山”,就是寻找当初陆羽笔下的“无射山”到底在哪里。因为这个县西北三五十里程数不可能是现在的卫星定位的直线距离,只能说是古代官道的距离。

陆羽非常认真,他当初考证的基本上按照古代官道的距离来测算,但是他当年记载的很多的、很好的茶产区现在不产茶了,所以“无射山”现在不好找,好像去年醴陵说找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依照古代的典籍来寻找当年的一个优秀的茶产区到底是什么样的地理状况,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括地图》“临蒸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就是临蒸县东140里。然后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现在的浙江湖州,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这个很重要。有温山,“温山”是地气温热的地方,出“御荈”,就是出贡茶。温山这个地方在茶经里就是浙江湖州,有著名的茶叫“顾渚紫笋”,在唐朝就是贡茶。地气温热的山,茶性也是比较温的,那么地气凉的地方茶性也是凉的。为什么很多的地方的绿茶很寒,比如西南的一些山区,因为海拔很高,早晚温差特别大,春天明前特别的凉,特别的寒冷,地气就是寒的。所以很多人说喝绿茶一喝就胃痛,因为茶性寒凉。

《夷陵图经》《永嘉图经》有“白茶山”。《淮阴图经》山阳二十里有茶坡,这些都是地理方面的记载,记载什么地方出什么茶。所以其实现在大家有心或者处在当地,对茶有兴趣的话,可以按照陆羽的足迹去寻访一下。

 

《茶经》八之出谈的是中国的茶产区。

唐朝的时候全国分成十个辖区叫“道”,相当于十个比省还大的行政单位,例如“官内道”,所辖的是陕西凤翔。还有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等。

陆羽走遍全国大部分的茶产区。他说山南道是“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凉州又下”。山南峡州属湖北那边,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襄州荆州应该是江陵县,就是湖北这一带。

淮南是“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

然后浙西,浙江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 湖州就是“顾渚紫笋”原产地,常州有一个著名的茶叫“阳县雪芽”。“雪芽为我求阳县”,苏轼有一句名诗。然后是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 “太平猴魁”也出产在太平县,也出产应该是在宣州,太平县是属宣州郡,“太平猴魁”是属于宣州的。然后像润州、苏州又下,润州是南京有一个雨花茶,苏州有洞庭的碧螺春,它其实在唐朝不算是上等的茶。现在说杭州的西湖龙井特别好,其实在唐朝杭州并不是很好的茶产区。“润州、苏州又下。”这是温山茶山的性质,小产区的气候有关系,还有水的关系。

剑南是“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洲、汉州又下”,这个是四川这边。彭州上,彭州是四川的彭县一带,绵州、蜀州,绵州是青城山,青城山气侯温润,而且它出贡茶的。邛州是邛崃,雅州是雅安,雅安的蒙顶山很有名,但在陆羽的区分里面,它不是最好的茶产区,包括泸州。“乐山上”,古城嘉州乐山是辖峨嵋山的,所以峨嵋山雪芽,峨嵋山毛峰我们以前在成都经常喝的,还有一款特别好听的名字叫“碧潭飘雪”,是成都的茉莉花茶。一个盖碗,喝起来很香。就是用峨嵋山绿茶加茉莉花制作而成。它是很顶级的茶产区。

最后是黔中,“黔中思州、播州、费州、夷州。”思州是思南,播州是遵义。所以遵义也是很好的茶产区。费州、夷州都是非常靠近遵义和铜仁的那一带。“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这是福建、广东一带。

最后一句话其实也是他的精髓,他说黔中、江南、岭南没有分哪里上下,因为他没有去过,或者没有仔细的去对比过。他非常的客观,也非常的诚实,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他说这些地方的茶我不清楚到底哪里好,哪里坏。但是“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因为在当时的那个朝代,他已经相当于是一个茶专家了,很多人也会慕名把茶送给他品鉴,偶尔得到这些地方的茶味道非常好,可能比之前去到过的地方的茶味道还好。他也承认,是品不完天下的佳茗,他没有去过的武夷山,他没有去过的云南其实是非常优秀的茶产区,所以这是一个以史治茶的非常客观、非常实事求是的态度,真的也叫“格物致知”,把他能够研究到的东西研究清楚,然后从中载道。


  
上一篇谭芸:细品《茶经》(中)
下一篇李锡洪:茶的科学分类与科学养生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