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俗考察团参加凤冈茶产业发展座谈会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带队的贵州茶俗考察团一行,与凤冈县委、凤冈县茶业发展中心一道在仙人岭迎仙台宾馆召开了“凤冈茶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由凤冈县茶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姜凤主持,中共凤冈县委副书记刘波、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中国人民大学政治与经济杂志社编审黄西谊、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施海、贵州省茶叶协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刘婷婷、贵州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亮民、贵州大美黔菜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蔡兵、国际在线贵州频道总编梁晋毅等人参加了座谈会议。
(凤冈茶产业发展座谈会)
姜凤主任向参会者详尽介绍了凤冈县茶产业现状、优势与劣势,凤冈县近些年在茶业发展方面的新举措。刘波书记对来访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并扼要说明了凤冈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境,他诚恳地邀请各位专家献言献策。
参会人员围绕凤冈县茶产业如何更为合理、健康发展的问题纷纷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和很好的思路。李萍教授指出,茶叶不只是农产品,也不只是商品,它还是文化载体,可以构成精神依托,地方茶产业的发展要在茶文化、茶道精神上下功夫,集思广益,提炼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茶文化。文化是行业发展的灵魂,凤冈茶产业已经走过扩产增量的初级阶段,现在需要在文化精神上提升。另外,要培养青少年对茶叶的亲近,在他们喜欢可乐、咖啡之前喜欢茶叶,留住对茶叶的记忆。
黄西谊教授建议是否可以在改进加工工艺方面下大力气,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扩大凤冈茶的用户体验。当市场逐渐饱和,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是生产者(企业)开拓新的市场。二是生产者(企业)在既有产品基础上,对其做深加工、创造延伸产品。这里涉及科技创新、产品研发、资金投入,超出了个体中、小茶企业的能力,需有相当资本和规模的茶企担此重任。三是对既有的消费习惯进行改良甚至创造新的消费模式。
施海先生提出,贵州茶产业在经过十年以上的快速强劲发展后的今天,还存在许多历史及现实方面的复杂问题。第一,好茶在凤冈。通过近些年与各传统优秀茶省多取经多合作,凤冈县准确地找到并提出一个方向“东有龙井,西有凤冈”,这就是借船出海的典型,不过,我们有了好势头,还得本身硬,所以,我们的茶是否在精加工上应做足功夫,以此立杆子。第二,好景在凤冈。全国茶瑜伽栖息址,欧标生态茶园等等,这些都在凤冈,以这些人无我有来做核心吸引力,做康养茶旅,打造以茶为媒不可复制的特殊符号。第三,好人在凤冈,一切的事都是人做的,以人为本,是本性的诉求。于外,广交朋友。于内,加强内功修练,使之能方方面面精彩演译凤冈茶,茶事与茶文是有形与无形的谋定后动,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进取。
蔡兵总经理结合以自己经营企业、推广贵州农产品的切身经历,提出凤冈茶产业的生产和发展首先要落地,其次要走出去,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地、本省,要树立大格局和战略思路。
梁晋毅总编辑提出,凤冈茶的亮点是生态、干净,还有世界唯一的锌硒茶,短板就是缺少营销方面的人才,县里可以组成推广团队到全国宣传凤冈茶。由政府补贴,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出面,挖掘风冈锌硒茶的品质特征,对外统一宣传口径和营销口径。同时招募营销“铁军”,开出远高于一般营销人员的工资待遇,以吸引人才,进行专门的营销培训过程中实行高淘汰率,确保留下的是热爱营销又有开创精神、吃苦耐劳的营销精英,用基本薪资加高奖励鼓励“营销铁军”开辟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刘波书记最后总结道,凤冈县的未来茶业发展一方面需要与茶道、茶道哲学结合起来,在精神素养、思想信仰层面做深入挖掘,可以跟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展开深度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将现代前沿科技成果引入茶行业,还要利用好网络平台,不仅是凤冈茶,还有其他土特产,例如大米、牛肉等都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资源进行打包销售,将凤冈县的生态、有机农产品推出去,让更多人受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人才引进的工作,让人才愿意来、来了后待得住、住下来可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