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贵州茶事活动散记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2018年8月23日下午,我们从安顺驱车直达黔西南州普安县,参加当天黔西南州农委举办的2018秋季茶文化培训。培训会由普安县人大副主任李学富先生主持,黔西南州农委副主任齐红秋女士做了简短的发言。齐红秋指出,黔西南州是中国古茶树之乡,茶籽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古代先民们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这些都构成贵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全民中形成懂茶、爱茶的氛围,全力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做了题为《谈谈茶道》的讲座。李萍指出,茶道就是“基于茶自身的性质而淬炼出的精神世界”。茶自身的性质首先是它的自然属性以及相应地对人身心的益处,在此之上关于茶进行的情感投射和意识升华就进入到人所创造出的精神世界。从与传统儒学思想的关联角度上看,中华茶道的基本精神可以表达为如下三个方面:闲、隐、乐。三者统一聚焦到人,媒介是茶,其中,“闲”是中华茶道的心理基础,“隐”是中华茶道的社会主张,“乐”是中华茶道的价值追求。就三者的内在关系来讲,“闲”是前提条件,“隐”和“乐”是刻意营造或试图表达的精神状态。经过近四十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已经摆脱了物质匮乏和营养不良的处境,他们中的很多人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人开始追求自由豁达、无欲无争的人生境界。中华茶道的复兴正迎合了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转向和需要升级。今天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传统茶道,正是为了疗治市场竞争社会中被日渐骨感化、躯壳化的现实世界。
图1:黔西南州茶文化培训会后相关领导合影留念
医学硕士、省茶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贵阳市旅游星级茶馆评委刘婷婷女士做了题为《茶产跨界——发现驱动品牌成功的文化密码》的讲座。刘婷婷指出,“跨界”并非混搭,而是思想融合。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跨界是经常发生的事件,但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案例。在当代中国,茶行业就经常被跨界打劫,例如,文化策划公司、传媒公司跨界做茶。刘婷婷特别强调茶从业者要有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身份认同,因为茶文化的核心就是不断创新的意识形态,茶人通过揭示饮茶包含的意识形态内涵向公众传达茶的价值和意义。尽管贵州也有茅台、老干妈之类的全国性知名的独立品牌,但在茶界却以公共品牌为主,知名的独立茶品牌依然十分稀少。这缘于贵州茶行业在文化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刘婷婷针对性地提出了文化品牌构建的四条建议:第一,避开红海,从文化正统中寻求突破;第二,抓住社会断裂带来的社会意识形态机遇;第三,对原始素材加以修改;第四,注重文化设计,形成鲜明的文化重塑印记。
贵州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工业在大学客座教授施海先生讲授了《古树茶的冲泡技术与鉴赏》。施海先生提出,古茶树具有天然的包容性。君子之道,和而不同,要泡出色、香、味俱佳的茶汤,茶师就要充分掌握茶的习性,要因茶的不同而配之不同的器、水温、冲泡手法,一杯好茶汤就是要让茶得到完全的释放。施海以冲泡普安红为主,采取了热水冲泡和热水冲泡两种方式,以便说明水温、器皿、茶性之间的关系。施海用盖碗泡茶,他主张不要敞着杯盖泡,要捂一会、盖一会,出汤再喝,他称之为这是茶师的稳重。施海还接着刘婷婷老师的话题谈到了普安红茶罐的包装,普安县农委直属的企业跟福建正山堂合作,采纳正山堂的加工工艺和包装,坚持“小而精、精而美”的理念,推出了25克、50克、100克等多种款式的精包装。用产品适应消费者、适应市场,推出了低、中、高等多种档次的茶品。施海也指出,包装上的印花所要宣传的地方景点不够知名、像素不高,撑不起高端的普安红。
培训会后李萍老师和刘婷婷老师分别接受了本地电视台的采访,阐述了茶文化培训的意义,重申了复兴中华传统茶道的必要性。
8月24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贵州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施海先生、贵州省茶叶协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刘婷婷女士一道,前往黔西南州兴义市忠武讲堂参加授牌仪式。主办方特意请来了黔西南州电视台专业主持人主持了授牌仪式,州农委副主任齐红秋女士致辞。州茶办主任徐俊昌先生、州人大副主任黄健勇先生参加了授牌仪式。刘婷婷女士代表贵州省茶叶协会向锦合茗苑授牌,授予“贵州省茶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黔西南州工作站”、“贵州省茶协少儿茶艺专业委员会黔西南州工作站”,锦合茗苑负责人许贵文接过了牌匾。
图2:贵州省茶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刘婷婷女士向锦合茗苑负责人许贵文授牌
在去那叶茶阁的路上,齐主任告诉我,兴义市的对口扶贫城市是浙江省宁波市,她本人对浙江人印象极好。早在90年代初她下乡时就经常见到一些浙江茶商到黔西南州的乡村收茶,她非常惊讶和佩服,惊讶的是在当时信息极其落后、交通十分不便,他们竟然知道黔西南州产好茶;佩服的是,他们那么能吃苦、肯干。当年春节一过,这些浙江茶商就会过来收茶青,初制后运到浙江卖出高价。当时整个黔西南州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加工企业,更没有自己的品牌。
上午10点半,我们一行到达兴义市那叶茶阁参加授牌仪式。黔西南州政协副主任黄健勇先生致辞。他的口才很好,思路也十分清楚,他对黔西南州茶行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做了展望。在南盘江和北盘江拥抱着这片土地上,种植、制作茶已经有了久远的历史,茶馆也由此得到发展,茶馆对茶产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茶馆兴茶产业兴。他举例到,成都在百余年前人口跟兴义接近,但已经茶馆遍布全城。他寄语到,万亩茶园地,那叶茶叶香。那叶茶阁适逢其时,希望它不断培育、涵养茶文化,成为新的时尚。施海代表贵州省茶叶协会授牌,授予那叶茶阁“贵州省茶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兴义市工作站”、“贵州省茶协少儿茶艺专业委员会兴义市工作站”。那叶茶阁负责人夏天女士接过了牌匾。那叶茶阁设在高档写字楼内,室内陈设和装饰非常典雅,从上海定制的窗帘、门帘、从乡下淘到的民族风的茶布、茶巾,都显示了茶室主人的精致追求。最值得称道的是,在茶室的入门处设有净手点,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倒水洗手和擦拭双手,夏女士说,这是分界线,净手后就进入到新的空间,要将外界干扰排空,留存对茶的敬畏。那叶茶阁还培训和聘请了数位聋哑人茶艺师,茶阁定期到市聋哑学校给学生做茶艺演示。夏女士说,这些学茶的聋哑人学习能力强、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能力超强,她们在演示茶艺时特别安静,她们有意愿成为茶文化的传播者。那叶茶阁鼓励员工学哑语,以便跟聋哑人茶艺师建立深度交流。
图3:贵州省茶协副秘书长施海向那叶茶阁负责人夏天授牌
下午我们继续长途跋涉,到了六盘水市的盘州市红一茶庄,参加授牌仪式。授牌仪式的主持人是张元礼先生,盘州市农业局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杨斌先生参加了仪式,攀枝花市农业局副局长陈应祝女士致辞。她指出,全市目前的茶叶种植4万亩,可采3万亩,年采量55吨。主推的品牌是与贵茶集团合作生产的红宝石、绿宝石等。全市的茶企中,龙头企业少,需要大力培养茶文化,促进茶界人士间的交流,提升茶产业的总体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致辞,她强调有好茶也要靠厚重的茶文化去助推。因为茶不单纯是商品、饮品,它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从茶文化上入手,才能实现茶行业发展的弯道超车。施海代表贵州省茶叶协会授牌,授予红一茶庄“贵州省茶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盘州市工作站”、“贵州省茶协少儿茶艺专业委员会盘州市工作站”,红一茶庄负责人陆德江先生接过了牌匾。
图4: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在盘州市红一茶庄授牌仪式上致辞
应全体出席仪式人员的强烈恳请,施海展示了茶叶冲泡技巧。他分别冲泡了普安红茶、安顺瀑布毛峰、盘州绿茶,还有加入绿茶和红茶的拼配茶冲泡,确实口感非同一般,绕梁三日,回味无穷。贵州茶大多属于高海拔茶,高海拔茶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持嫩性强;内涵物质丰富;没有夏茶可采,都是芽茶;温度低,病虫害少等。我心中有个疑问:都是高海拔茶,那么,在贵州境内不同地区的同类型的茶是否可以仅仅通过香气和工艺来判断和区分呢?找到合适的机会,一定要好好请教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施海特别鼓励红一茶庄尽快展开本地的茶文化培训工作,贵州省茶叶协会是4A级协会,有培训资格,可以从事职业资质和等级认证,将会对各地工作站的培训活动等相关事项,予以大力支持与协助。我们相信有了贵州省茶协不遗余力的推广,茶文化事业将在贵州全境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