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人大茶哲所暑期茶文化考察团调研汉中藤编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文/图:人大茶哲所

 

7月16日下午,考察团一行到达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访学习,该公司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汉中藤编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汉中市妇女手工艺协会副会长李静,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郑艳等对考察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了厂房和主要生产区域,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藤编家具、山棕床垫、竹编制品、藤编手工艺品、手编棕叶扇等五大类主打产品,并耐心回答了考察团提出的关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渠道和产品配送等方面的问题。

524f115a727e6c8b84133b5d59971634.jpg

图1:企业工作人员向考察团介绍藤编工艺

该企业是一家民营企业,也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企业创始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从骑着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做起,新一代接班人于2016年开启电商模式,几代人延续了本地藤编工艺传统,将藤制品运至天南海北的千家万户。五十年间,陈太坤、陈良顺、陈凌凯三代手艺人不仅有坚守,更有创新,他们一方面守着老手艺,以“汉中藤编”技艺为依托;另一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绿色、健康、匠心、传承”为企业理念,持续创新产品与销售模式。三代手艺人先后带动乡亲参与藤制品编织,以家庭工坊的形式带动40多户农户参与生产销售,最终成立藤编专业合作社带动300多农户实现规模化发展藤编产业,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的成立过程也是藤编工艺富民、兴产的过程。

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确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现有在厂员工78人(其中残疾劳动力为8人,退伍军人及家属5人),直接带动黄官镇、青树镇、红庙镇、两河镇、濂水镇等周边几个镇,760余户农户,1600多人,从事手工编织类产业的生产发展,从原材料的种植到手工生产加工,再到线上线下销售,实现了农户全覆盖、共参与的产业生态,目前已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如今的良顺匠心已经被打造成了一家集文化传承、技艺研发、生产制造、电商销售和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制造业企业。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有关历史文物展陈时看到了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指出:“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1f33ef45a4c61f607a924c886c7299bb.jpg

图2: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部分展出产品 

藤编,是汉中民间手工工艺制品之一,历史记载起源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由藤条编制而成,以其细腻、坚实、富有美感等特点令人称道,凝聚着汉中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创造,见证着当地代代相传的生活美学。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些年,汉中市南郑区利用藤编产业,发展庭院经济,直接带动了七个乡镇、四千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如今,汉中藤编产业总产值超过8600万元。一双手、一根藤,编织出千家万户的致富路。

在返程路上,考察团一行还专程前往汉山广场感受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据说汉山是当年刘邦封地,他从此开启了开疆拓地的征程。大家交流高祖刘邦在汉山祭天的传说,领略沛公“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魄。其实,创造历史的刘邦也得到了多位君王的加持,《诗经·大雅·旱麓》中歌颂周文王在汉山祭天祈福的神圣场景也发生在此。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随行的当地文史工作者告诉我们,汉山的海拔虽然只有千余米,但山顶始终云雾缭绕,仰望汉山、远望巴山,中间隔着汉水,汉中正坐落于此,考察组成员深切感受到了汉中历史文化的底蕴,集南北文化交错地的独特优势。

07daa7c75f29563fc33f05cc7eebafe3.jpg

图3:茶文化考察团一行于汉山广场合影留念


  
上一篇人大茶哲所茶文化考察团调研陕西省汉中市
下一篇返回列表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