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致力于茶道哲学学科体系建设电话

【茶人风采】清远市农学会会长——郑会龙

声明:本站所有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投稿版权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www.teaismphi.cn)” 。个人投稿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责原作者自负,敬请读者诸君自行判断。


人物名片:

郑会龙,高级农艺师,现任清远市农学会会长。从事“三农”服务工作34年。2019年被评为清远市领军人才,2014年被评为清远市第五批拔尖人才,2008年被评为清远市第四批拔尖人才;历年累计兼任9个专家库成员。2003年以来共发表20篇论文,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农业科研项目13项(主持项目5项),获成果奖励8项。

c62ae9e885da2b0b041b19ae0e267ea0.jpg


今年4月,郑会龙从清远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岗位退休。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他与农业打了30多年的交道,是一名典型的“老农业人”。现在,他还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三农”服务,并带领农业专家团的300多名专家一起,投入到清远“三农”各项服务中,助力清远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有了好的人才,才能有好的产业,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郑会龙认为。

事实上,自2013年市农学会换届以来,作为会长的他,就为提升各类农业农村人才的紧密合作与综合服务能力而努力。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市农学会将“引进外地人才”和“凝聚本土人才”有机结合,积极整合“政校行企”优质资源,组建了由305名省、市专家组成的“清远市农业专家团”,涵盖茶叶、果树、蔬菜、水稻、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品牌营销、农旅融合、金融、保险、数字农业等领域。

同时,他组织市农学会在全市范围内条件成熟的乡村创建了48个农业专家联络站,创新推出“专家+技术助理+经营主体+农户”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市有139名村技术助理与农业专家结成帮带对子,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类农技服务。

至今年3月底,农业专家联络站组织专家开展了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技术、电商、农旅融合、数字农业等培训、指导与咨询活动278场,培训各类农业农村实用人才13973人次,服务农业经营主体200多家,举办学术交流、专题调研等活动21场。

在英德市九龙镇九龙四村,农业专家指导当地建成现代化豆腐工厂并提供加工技术指导,让九龙豆腐在冷藏环境下保质期可达20天,豆腐产量从日产3000斤提升到1.5万斤,并在珠三角设立40多家销售点,大豆种植面积由原来30亩扩大到1500亩,30户农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多元;清新区坑口村的笔架茶、竹筒酒、瘦身鱼养殖、山林鸡养殖等产业有了一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2016年的2.8万元提高到40多万元……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在中组部组织的2019年(第四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郑会龙组织实施的《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引领 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广东清远探索实践农技服务与人才培育新模式》被评为“优秀案例”。

茶叶是清远正在培育的农业主导产业。为促进茶叶产业技术升级,在郑会龙的组织下,市农学会积极联系相关茶叶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省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扬帆计划——清远市特色茶叶产业人才工程”,先后举办了茶园工、茶艺师、评茶员、茶总裁、营销、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班15期,提升了全产业链人才的整体素质。他组织实施的“清远市特色茶叶产业人才工程”通过省委组织部考核,并列全省第一。

郑会龙还组织策划了茶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开展“清远茶叶大使”评选,传播清远茶文化、讲好清远茶故事,让清远茶走向世界。目前,他主编的清远首部茶叶志——《清远市茶叶志》,出版后将填补清远茶叶发展史空白。2020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被评估为27.88亿元,英德红茶入围“中国茶叶区域优秀品牌”名单。“清远市特色茶叶产业人才工程”项目培养的1123人次的茶叶全产业链人才也为英德红茶品牌价值的提升作出一定贡献。

  
上一篇【获奖征文选登】杨康:三代人的茶修
下一篇阿联酋2020迪拜世界博览会中华文化馆茶文化茶产业专项委员会万明副理事长贵州调研
X

合作交流:李老师

电话:010-82504240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